近日,中國華北多地被高溫濕熱天氣襲擊,多地氣溫突破40℃,河南鄭州或達44℃;而河北石家莊民眾進防空洞乘涼。

綜合陸媒報道,7月12日起,中國大範圍的高溫高濕度的天氣將開始。11日至17日,西北地區東部至華北、黃淮等地暑熱還會繼續升級,南方地區13日之後高溫也會增多增強,且濕度大,熱如「蒸桑拿」。

此次高溫不僅持續時間長、強度也較大,14日至16日為高溫鼎盛時段,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慶等地將現40℃以上的酷熱天氣。

7月12日起一周,河南將現持續性高溫悶熱天氣。省會鄭州最高氣溫連續4天將超40℃,其中15日最高氣溫可達44℃,不僅白天熱得極端,最低氣溫也能達到33℃,暑熱貫穿一整天。

在這輪高溫中,河北南部、河南、陝西關中、湖北西部等地為高溫核心區,高溫持續時間長、強度強,這也是最高氣溫最頻繁超40℃的區域。

在河北石家莊市,7月1日開始的兩個月內,市民早上10時至17時30分可前往7處市區人防工程避暑納涼場,總面積逾8.43萬平方米。

據《新京報》報道,近期,北方的氣候彷彿與南方互換,北京出現了「回南天」,地鐵通道潮出水珠;東北部份城市發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10日部份街道午後的體感和上海、武漢不相上下。

今年以來(截至7月8日),中國大陸已有147個國家氣象站出現了極端高溫,13個國家氣象站高溫突破歷史極值,破紀錄地區集中在江蘇、山東、湖南、安徽、雲南等地。

5月份首次高溫過程僅3天便有21個國家氣象站出現了極端高溫,其中包括河北沙河(42.9℃)和河南林州(43.2℃)。有避暑之地的承德今年也出現了連續3天高溫天氣,黑龍江的北極村、漠河等地在6月底也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

中國氣象專家表示,副熱帶高壓往年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上影響京津冀,結束對江南、華南地區的控制。但今年副熱帶高壓早早就北跳,所以過去要到「七下八上」時期才會出現的天氣,現在已經開始在京津冀地區出現。

據《大河報》報道,44℃,這個數字在氣象史上極為罕見。在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極端高溫之一,就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華北地區遭遇一場歷史罕見的酷熱。

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的普查,乾隆八年(1743年)的夏天,是明代以後酷熱記載最多的年份。當時的官方史書《清高宗實錄》也留下了「溽暑炎蒸,甚於往歲」(意為濕熱的程度遠超往年)的記載。

一位當時身在北京的法國傳教士宋君榮,在寄往巴黎科學院同事的信件裏,他驚呼:「北京的老人稱,從未見過這樣的高溫。」當時,他用酒精溫度表觀測到1743年7月20至25日的氣溫均超40℃,其中25日達到44.4℃。這也是北京地區出現的有記錄的最高氣溫。

宋君榮寄給巴黎科學院的報告,記錄下了這場熱災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當年7月14至25日,北京近郊和城內已有11,400人死於炎熱,這主要發生在貧困區,死者多為貧民、技工和手工業者。

河北《高邑縣誌》記載,當年7月19至26日酷熱難當,背陰的牆壁就像火烤過一樣滾燙,「日中鉛錫銷化」,好多人被熱死了。當時,北京的「熱」比周邊這些地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山西《浮山縣誌》記載:「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不少外鄉商人因這場熱災,客死京城。京城權貴紛紛離京避暑,不少民眾逃向河北的熱河、盛京等地,但死在路上。

最後,乾隆皇帝下令打開藏冰官窖救濟民眾,官府還派人傳令「不要出門,少幹活,才能保住性命」。當年7月26日早晨,一場小雨緩解了北京的高溫,最高氣溫降低到31.9℃,這場熱災才結束。#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