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傳》中文版本月正式面世,壹傳媒前董事祁福德(Mark L. Clifford)執筆撰寫,將黎智英在赤柱監獄頭兩年寫下的部份手稿內容整理成書。書本除了獨家披露未曝光過的黎智英獄中日記,同時詳述黎智英年少流離、發跡致富、事業轉折、民主奮鬥、坐監等人生過程,還包括了他過去救援六四民運領袖、長期支援中國地下天主教會等不為人知的細節。

祁福德撰寫的《The Troublemaker: How Jimmy Lai Became a Billionaire, Hong Kong's Greatest Dissident, and China's Most Feared Critic》出版逾半年後,中文版《黎智英傳:從億萬富翁,到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亦由台灣出版社明白文化出版,於本月2日正式上市。台灣中央社取得明白文化授權刊登部份中文版部份內容,黎智英入獄頭年他寫下部份手稿被設法帶出赤柱監獄,令外界得以了解他的囚牢生活,最為矚目。

明白文化總編輯林奇伯向台媒表示:「在黎智英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重要政治犯的情況下,《黎智英傳》也等於在為香港的歷史消音機制作反抗。」《黎智英傳》可望周二(15日)、周三在台北銅鑼灣書店上架,店主林榮基周一曾估計該書多人找。以英國為基地的中文繁體書店同呼吸亦表示,已經向書商入貨,書一到手立即上架,揚言一定會加訂。

據書中記述,黎智英現在每月只可接受探視2至4次,每次30分鐘。他的日常生活簡單規律,像個天主教本篤會修士。他清晨早起,整日閱讀、沉思、繪畫,並履行監獄規定的勞役。黎智英深知自己的使命非常簡單:他必須保持尊嚴活下去。他必須在精神與心靈上保持自在,始終忠於自己的原則。

2021年4月,法官裁定黎智英因為公民抗命而被控的罪名成立。他脫下還押囚犯的灰色囚服,換上象徵正式定罪的棕色囚服。定罪還帶有強制勞動要求,因此他被分配摺信封的工作。他花了不少時間試圖提高效率,以便騰出更多時間來畫畫、冥想與閱讀。

黎從每小時摺89個信封不足10日內達到每小時摺到120個,然而過了數天,仍然卡在120個的樽頸位:「有目標是好事,讓我時刻保持專注,不斷嘗試。這不只是要達成目標,更是為了保持希望。」據報,黎在獄中的摺信封的每月人工約201港元(約25.64美元)。

同年年中,黎回憶起在家中跟妻子李韻琴自由享受的時刻。他在手記寫道:「我真的很餓時,總是忍不住想著食物。等我出去後,我要吃一頓簡單的早餐──多士、牛油、果醬、蜂蜜跟咖啡;午餐只要一碗湯配飯就夠了。」在獄中,他特別期待周日的咖哩醬,「讓整頓飯變得可口許多。這裏的食物淡而無味,辣醬帶來巨大差異。」

黎智英的獄中手記充滿對生活諸事的驚嘆,以及對探監者、甚至懲教人員的同理關懷。他將監獄禁錮視為培養心靈自由的修行。2021年6月19日的日記裏,他記下在獄中度過第一個夏天,寫下:「監獄生活真是改變人的觀點」,「每天清晨3點的鳥兒合唱,如此歡欣,讓我對新的一天充滿期待。」清晨5時半,黎智英起床,開始晨間冥想、祈禱與運動。

他還寫道,為了獎勵鳥兒悅耳歌聲,刻意留下的麵包碎,卻引來了蟑螂。蟑螂晚上亦溜進他的囚室:「我熟睡時,牠們會爬過我的臉,我只是隨手撥開。」蟑螂也會在他祈禱時爬過他的腳,黎最後不得不中斷祈禱,將牠們拍死。黎說:「此舉也許冒犯了主,我為此請求寬恕,但我真的沒法忍受牠們爬來爬去。太詭異了。我每天早上至少會殺掉一隻蟑螂,但通常不止一隻。」

他的手記亦披露他和懲教人員相處。黎智英捉住監獄裏的每個機會來提升自己。在外面,黎智英是個急躁的企業家,凡事雷厲風行,不願被繁文縟節耽誤他達成目標。過往總是急切行動、快言快語的人,卻在監獄裏培養起耐心。

有一次,懲教人員催促他動作快點,停下手上的事,去見訪客。「我對懲教人員勃然大怒。『我是囚犯,不代表我不是人!』」黎無視懲教人員催促,直到完成手頭的事。前往探訪室的路上,懲教人員沉默不語,似被黎的脾氣嚇到。黎感到抱歉,自覺不該發脾氣,他於是轉過身,向他伸出手,握手道歉。對方顯得很意外,然後露出笑容。「從那天起,他變得友善起來。真誠懺悔的心可以輕而易舉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我不禁思考,過去的我為何沒有更常這樣做?」

黎智英在日記中表示,他深知懲教人員跟他一樣,都是這個體制的受害者。懲教人員們常跟囚犯打趣:「我們也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的囚犯。」上班時,他們得交出手機,接受搜查,只能穿著制服進入牢房區域。有位懲教人員在他運動後,給他倒了兩杯冷水。當他對另一位懲教人員提起此事時,對方立刻提醒他:「如果我們任何人對你特別好,千萬別告訴別人,否則會給他惹上麻煩。」

林奇伯接受台灣《風傳媒》專訪時說,明白文化出版《黎智英傳》的初衷,主要源自於「黎智英」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時代意義,也就是說,「黎智英,就是一個代表整個時代的名字」。他指出,祁福德雖是黎智英事業親密戰友,但他在書中仍秉持新聞人事事存疑的思維,質疑當年黎智英皈依天主教的動機,剖析他為何在信仰上越來越敬虔,以至於能在環境惡劣的香港監獄裏,透過日記、繪畫與禱告等,得到最終的省思與覺悟,而這些獄中思索,也正是香港價值與民主意志的縮影。

與黎智英有固定書信往來的華爾街日報編輯委員麥格恩(William McGurn)曾在採訪中說,黎的監獄生活就像修道生活。

黎智英被捕前2個月,與曾被囚禁9年的蘇聯異見人士夏朗斯基(Natan Sharansky)進行了3次深度對話。夏朗斯基在書中序言寫道,當時黎智英正為即將來臨的拘捕做準備。黎早就明白:「即使肉體鐐銬於獄中,心靈依舊可以自由」;他早就知道,自己站在一場歷史奮鬥的中心。就正如他曾說:「我愈身處險境,就愈能讓世界關注到香港。」@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