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多方面節省開支,局方早前成立「成本評估小組」和藥廠議價,引入更多非原廠藥物採用更多供應商,有七成藥廠願意減價,平均減幅多達兩成。另外亦引入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以及出院報告。局方表示,透過精簡行政程序、推行統一採購和能源管理等措施,預計一年節省約10億元開支。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成本評估小組」會參考科學研究和醫療經濟學家提供的數據,以及大陸醫保價格。本港「1+」新藥審批機制亦便利藥物來港註冊,提高競爭,有助降低藥價。局方將藥物採購招標量由1200種增加至1400種,價低者得,但同時確保安全質量和成效,並開拓更多非原廠或副廠藥供應源頭。
崔俊明舉例指,如癌症藥物、類風濕性關節炎、血癌,現在都多了很多專利到期的藥物,所以現在是很好時機引入副廠藥,正廠藥亦會跟隨減價,甚至為了爭取市場,正廠藥會比副廠藥便宜。他又強調會檢驗副廠藥療效,包括主要成份是否足夠、有否雜質或有害物質等。
另外,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出,局方每年都收到約10萬份醫療報告申請,為精簡行政程序,已引入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以及出院報告,現時八成報告由人工智能撰寫,主要是較資料性的報告內容,相比以人手處理,可減少四成文書時間和超過三成工作量。
不過他強調,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較複雜的臨床判斷。高拔陞說:「譬如話病人幾時入院、幾時出院、食過咩藥果啲,人工智能能夠幫到好多,有咩情況唔得呢,舉例可能一個交通意外或者工業意外,有位病人受傷入院治療,咁病人可能有其它病嘅,,無論在司法上或者保險公司等等,都想知兩件事有沒有關係,需要個醫生有個臨床判斷,人工智能就唔能夠代替了,始終是醫生的專業範圍。」
醫管局表示,2023至24年度用於在醫療儀器採購和維修保養的開支高達57億元,因此引入更多供應商促進價格和質素競爭,包括大陸和海外供應商,並推行更多統一採購,令採購開支整體減少一至兩成。高拔陞表示,擴寬公立醫院的供應商有好處,因為有競爭就能夠買到好的、價錢較相宜的儀器。
能源管理方面,公立醫院全天候24小時運作,用電量占全港總用電量3%,醫管局近年積極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在2023年已節省7%能源消耗量,超過原訂目標。近年繼續透過創新科技推行節能措施,例如利用太陽能、氫能和堆填氣體發電,使用LED燈等節能電器產品,目標是2035年減少大約20%用電量。@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