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大暑時間落在7月22日晚上21時29分11秒。這一天,民間也流傳許多習俗、禁忌及飲食方法。
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的意思是,時常會有大的雷雨出現,而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大暑,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了。此時高溫酷熱,民間更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而大暑正處於三伏天中的中伏階段,是一年之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今年大暑不一般,屬「晚大暑」,在黃曆六月廿八。古人依北斗指向劃分節氣,黃曆六月上旬交節為「早大暑」,下旬為「晚大暑」。老話說「晚大暑熱到哭」「大暑中伏前,熱死老黃牛」,預示今夏將格外炎熱。
7月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中國二十多個省份,多地體感溫度突破45℃,地表溫度超70℃。如陝西武功地表溫度達72.9℃,河南多處地表溫度飆破73℃,甚至有網民爆料,重慶巴南區地表溫度86℃,街頭宛如焗爐。
大暑習俗 吃涼喝熱
今年7月22日,即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在民間,大暑時節常有祭祀活動,以祈求家宅平安與豐收。此外,民間還有喝伏茶、吃仙草、喝消暑湯、晒伏姜等習俗。而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
廣東很多地區有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山東魯西南地區在大暑這天有「喝暑羊」(喝羊肉湯)的習俗。營養學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裏,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益健康。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藉以表示驅除暑氣、疾病,祈求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他命,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薑的風俗,民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
此外大暑期間,台灣有吃菠蘿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菠蘿最好吃。加上菠蘿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大暑養生、禁忌
然而,大暑時節,暑氣逼人,空氣濕度大,人們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部份體質較弱之人更易讓暑濕之氣入侵,進而引發疰夏、中暑以及腸道傳染病等各類疾病。
因此,大暑養生尤為重要,需注意以下方面:一、儘量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居室要注意通風;二、要避免過食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三、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水份和維他命;四、人體出汗較多,要及時補充水份,避免脫水,但不要大量飲水,要以少量、多次飲水為主;五、不要長時間吹冷氣機,冷氣開太冷;六、避免熬夜,及冷水洗浴;七、炎炎夏日,人們容易心煩意亂,要保持樂觀情緒,戒躁戒怒,做到心靜;可以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方式,保持心情愉悅。
據《聯合報》7月20日報道,台灣命理師楊登嵙說,「小暑大暑,曬死老鼠。」高溫來襲,人體排汗多、消耗大,易動肝火,感到心煩意亂、睏倦乏力、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
他建議,此節氣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馬,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生活規律,終究問題不大。腸胃方面容易出問題,對於生冷油炸類食物少吃為宜,生活作息要有規律。
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今年乙巳蛇年五行屬木,形成特殊的「雙春閏月逢青蛇」,不只個人受影響,整體國運也欠佳,不可抗力的天災狀況多,社會以「騙」當道而動盪不安,國難當頭,更隨大暑前後越來越熱,致使人心尤為浮躁,加劇磁場負能量。
他也提醒,俗話說「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暑氣達最高點讓人意興闌珊,熱到使人心浮動,別再穿搭紅、黑2色,避免自己火上加火。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