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高鐵票價調整機制再度成為公眾焦點。一則關於G326次列車票價在一年半內上漲近一成(約40多元人民幣)的乘客投訴,迅速登上熱搜,引發民眾對高鐵票價「不透明調整」的強烈不滿和廣泛關注。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多家陸媒報道,G326乘客徐先生發帖表示,一年半時間裏,G326次列車同一區間的高鐵票價竟然上漲了40多元,漲幅接近10%。發現票價異常後,本想通過12306平台查詢歷史訂單,卻發現無法查詢30天前的記錄,最後,他通過報銷記錄截圖才確認了原價。
徐先生表示,希望鐵路部門能提前公布票價調整訊息,保障乘客知情權。
對此,大陸媒體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了中國鐵路12306。工作人員稱,部份高鐵的公布票價確實有所提升,這是由於實行了市場化票價機制。同時強調,高鐵動車組列車客票價格不在國家價格聽證目錄範圍內,因此票價調整不需要舉行價格聽證。
12306的回應不僅未能平息爭議,反而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更多質疑,將「高鐵漲價不能靜悄悄」話題推向輿論風口。
長城網的文章說,「當下,高鐵已經成為多數人遠途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不少高鐵線路的票價本就不低,部份已經直逼飛機票價格。在這樣的基礎上,票價猛然上漲幾十元,消費者難免會感到『肉疼』。」
乘客對價格的「痛感」並非無理取鬧,鐵路企業雖然有權調整價格,但調價的過程不該如此「靜悄悄」,如果不是經常乘坐這趟線路的乘客,恐怕還發現不了這一變化。雖然12306工作人員稱漲價前通過問卷調查徵求過社會意見,但很多網民都表示,「這個問卷似乎是沒有發給我」「請問是在哪個角落默默調查完了?」
這樣的漲價模式,難免會讓消費者覺得不被尊重,也會引發質疑:票價調整究竟依據甚麼標準?是成本上升、競爭壓力,還是單純「試水」市場反應?若缺乏公開透明的解釋,乘客只能被動接受結果,自然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文章進一步表示,高鐵漲價應該向公眾闡明原因,詳細說明影響價格的因素,並且在漲價前與消費者建立更公開、透明、充份的溝通機制。高鐵作為國民交通的「主動脈」,其票價調整牽動人心。企業自主定價權不能簡單等同於「想漲就漲」,而需以透明溝通、服務升級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乘客的信任和支持,實現市場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博主「狐度」的文章直指,12306的回答意思很明確:漲價合理,不用聽證,已告知過。然而,這與許多網民的真實體驗不符,引發「市場化調價為何只漲不跌?」「不用說理由就能想漲就漲?」的質疑,給人留下「霸道」的印象。
近期關於高鐵的諸多「吐槽」頻頻登上熱搜——從禁止吃泡麵卻不提供價廉物美的盒飯,到座椅清洗消毒保障不足、不文明行為頻現卻無人管理等等。在票價上漲的同時,服務卻「停留在原地」,讓乘客普遍感到「錢花得不值」。#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