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檔案館最新解封來自內閣辦公室「香港應變計劃小組」(Official Group on Contingency Planning for Hong Kong)在1989年「六四」事件前後的檔案,當中記載英國政府為香港擬定「末日情境」(The Armageddon Scenario),在九七主權移交前後的必要時,撤走數百萬香港居民。後來香港局勢的發展,實踐當年部份的計劃。

檔案內容記載,該應急計劃設定為高度機密,需確保其不公開,以避免引發恐慌。該應急計劃分為綠、黃、紅三個階段。

綠色階段(Green Phase)

此為規劃階段。在1989年,小組認為當時正處於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以星期為單位,監測香港的局勢以及前往英國的人口流動。官員應審查與英國航運業者,及航空公司秘密討論的可能性,以確保未來船舶和飛機的調度與可用性。

英國政府亦會計劃,在境內設立接待中心和安置委員會的計劃,並提供住屋。

另外,此階段會與港督進行個人層面的協商,但不與香港政府進行官方接觸。

黃色階段(Amber Phase)

此階段表示危機即將來臨,需與香港政府緊急磋商,以處理危機,預計額外開支將會非常龐大。

行動包括持續加強對香港居民抵達英國的監測;制定包機和郵輪的應急計劃,並持續監測飛機和船舶的可用性。

另外,會提升軍事整備,包括部署特種部隊和與美國軍事當局協商,文件提到,美國擁有重要的軍事運輸資產,可在撤離行動中發揮主要作用。當時文件預計透過海路將100萬人從香港疏散到台灣的基本成本估計約為1.65億英鎊(1989年,英鎊兌港元匯價在11.7至14.2之間徘徊,換算為約19.3億至23.43億港元)。文件並估算運送港人到菲律賓、日本大阪、澳洲悉尼的成本。

此外,鑑於英國無法獨力應付大批香港難民湧入,行動亦包括召開國際會議,以確保各國承諾接納香港人口。

紅色階段(Red Phase)

此階段表示大規模人口外流已經開始,需要進行疏散、接待和安置。當局會指示航空公司和航運公司,立即撤回已編定的飛機和船舶,並將其派往香港(飛機可在24-48小時內抵達香港,郵輪可能需一周內抵達)。

香港機場將需要額外的人員和警力,以確保有序離港。當時啟德機場理論最大容量為每天7.5萬名旅客,文件指出,如果到時在赤鱲角的新機場啟用,疏散能力至少會提升一倍。此外會根據需要進行軍事部署,包括加強駐軍最多2,000人。

到時接待國和目的地的港口、機場,需被告知即將有大量難民抵達,以便準備接待。英國會成立安置委員會,負責難民的接收和安置。另外,將會重新召開國際會議,以確保各國繼續承諾接納難民。

中共態度影響會否大規模人口外流

值得留意的是,文件強調,必須盡一切可能防止大規模人口外流的發生,並認為中國(中共)的態度,在決定危機會否導致大規模人口外流方面,至關重要。

資料指出,在實行上,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可能會非常迅速,因此需要對規劃做仔細的準備。當局並承認,英國單獨無法處理大規模撤離,其它國家,特別是美國,將必須提供幫助。

四種情境 料中共干預、港人對《聯合聲明》失信心

該計劃針對大規模人口外流設定了4種不同的情境,並區分1997年7月之前和之後的情況。

1997年前:

1)信心逐漸喪失,最終導致恐慌或經濟崩潰

香港的資本和人才持續外流、物業價值下降、股市極易受恐慌性拋售影響。當局認為,這或導致從「綠色」緩慢過渡到「黃色」階段,或者由輕微事件迅速觸發經濟崩潰和恐慌,導致快速從「黃色」進入「紅色」階段。

2)中國境內事態引發恐慌

香港居民對中國境內的事態更為敏感,例如濫用軍事武力、鎮壓運動、內亂,事態發展可能單獨或結合引起香港恐慌。或者中國政府可能發出威脅言論,或在邊境集結軍隊。

這些行動或會令事態進入紅色階段。

1997年後:

1) 內部產生的恐慌

香港已經被嚴重削弱,原因是多年人才外流、國際投資減少、主權移交後的信心打擊。

情況變壞,進入「黃色階段」,香港居民可能判斷《聯合聲明》未能發揮作用,中國干預增加、貪腐加劇,或者感覺英國及國際社會不再願意或無法提供幫助。

2)中國引發的恐慌

此情境類似於1997年前的情境,但中國直接干預香港事務的恐懼、風險將會大大增加。中國有權宣布緊急狀態。

文件認為,如果上述情況發生,會縮短事態由綠色轉為黃色及紅色的時間。

中共軍事鎮壓 英急推居英權留人

回顧歷史發展,中共在1989年「六四」血腥鎮壓群眾後,引發港人信心危機,掀起移民潮。香港保安局2021年向BBC中文提供的香港居民移居外地的估算數字,1990年有逾6萬人,1992年高峰有6.62萬人。

1990年,英國推出「英國國籍甄選計劃」(居英權計劃),以專業人士、公務員、紀律部隊成員等為目標,名額5萬個家庭,成功申請者及其家人不需離港,就可享有英國公民身份和居留權。

資深銀行家兼時事評論員吳明德當時取得居英權。他在2022年表示,自己因為有居英權,「更加不需要移民,留下來在這裏(香港)發展」。另一部份人,因為取得居英權留港,故有足夠的人才發展金融業,使香港由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中共單方稱《中英聯合聲明》為歷史文件 英方態度漸趨強硬

2017年6月30日,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前夕,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北京表示,1984年制定的《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北京政府有關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事緣前一天的6月29日,時任英國外相約翰遜表示,法治、獨立司法體系和自由媒體是香港取得成功的關鍵,香港未來的成功,無疑將取決於《中英聯合聲明》賦予香港的權利和自由。

但是陸慷翌日回應時,卻強調「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希望上述人士認清現實」。

雖然如此,其後英國政府在2018年3月向國會提交、關於香港的半年報告書,仍然稱一國兩制整體運作良好,但是2017年上半年報告提及香港面臨日益加大的壓力,情況於2017年下半年依然持續。當中提到香港法院處理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的立法會議員DQ案,當時報告認為香港的司法機構仍備受尊重。

不過,到2019年11月,香港反送中運動之際,英國時任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稱英國「嚴重關切」香港局勢,認為高度自治和法治,是香港未來繁榮和成功的保證,中方稱《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不可接受。

同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5周年時,藍韜文發聲明指,香港正在經歷主權移交以來最大的動盪,英國作為聯合聲明簽署國,英國恪守自己的承諾,支持在一國兩制架構下執行聯合聲明,並強調「要保證香港未來成功和穩定,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切實的政治對話尊重並重視香港人的合法關切」。

中共強推國安法 英政府開放居留、入籍英國途徑

英國在2020年中共強立《港區國安法》後,推出BNO簽證計劃,予BNO持有人及其家眷在英國居留,並提供可在5年加1年後,取得英國國籍的途徑。

中共及港府反應強烈,不再承認BNO護照。數年前稱《中英聯合聲明》為「歷史文件」的中共外交部,2021年1月卻稱BNO簽證計劃違反《中英聯合聲明》,認為持有BNO的港人不可藉此擁有英國居留權。當時英國駐華大使館反駁,BNO簽證無改變港人權利,所有人都可以依程序申請入籍英國,申請過程清晰透明,包括中國國民,是中國違反聯合聲明在先,推行《港區國安法》破壞香港高度自治。

當時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發言人在回應時,稱英國立場不會動搖:「我們很清楚,在香港問題方面,我們不會選擇其它方法」。

計劃應驗 五眼聯盟收容港人

上述解密文件亦提到,英國計劃確保各國承諾接納難民。

《港區國安法》訂立後,因應香港局勢劇變,與英國友好的國家及英聯邦國家,均推出計劃收容港人,並為港人提供永久居留及入籍途徑。當中包括加拿大的「救生艇」計劃、澳洲的延長簽證計劃、美國的延遲強制離境計劃。

歷史學者:BNO簽證源於多年來秘密國策

歷史學者崔永健在Facebook專頁「一國兩制的開場與收場1971-2020」,分享上述解密的檔案時,認為「英國即對數百萬BNO人士及其直系親屬開大門」,是源於多年來的英國秘密國策,「正常來講,一定不會讓BNO人居英,但香港去到太差時,英國不會向BNO人士關上大門」。

他並引用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不久,向法國《世界報》記者稱,英國不能承諾即時讓數百萬持有英國護照的人有居英權,但若日後香港情勢變得很壞時,英國亦不會關上大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