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花——通常被稱為「盆栽萬壽菊」——長期以來象徵著溫暖、活力與新生。然而,它的價值遠不止於這些象徵意義。從幾個世紀以來被用於草藥醫學,到如今美容潮流中的寵兒,這朵「太陽之花」在護膚、口腔和癌症護理等方面已贏得了美譽,成為最溫和、卻最強效的天然療法之一。

經現代科學背書的古老療方

早在古羅馬時期,希臘醫生佩達尼烏斯·狄奧斯科里德斯(Pedanius Dioscorides)就曾記載,金盞花具有清涼和收斂作用,其種子莢敷於傷口可促進癒合,內服則可治療消化道疾病。

12世紀的神秘主義者兼草藥學家希爾德加德·馮·賓根(Hildegard von Bingen)在她的自然史著作《Physica》中也提到,金盞花具有排毒效果,在食物中毒時,可將其放入煮開的水中或者浸泡在酒中飲用以解毒。此外,它對皮膚病如疥瘡(scabies)也有療效,可將金盞花軟膏塗抹在病灶處。

現代研究與古代文獻高度一致,也證實了金盞菊持久的藥用價值,並將其療效歸因於它所含有的關鍵活性化合物。

金盞花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黃酮類、三萜類、苷類、皂苷以及類胡蘿蔔素,這些成份賦予它多種生物學功效,例如抗炎、抗菌以及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皮膚療癒及更多功效

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註冊草藥師艾麗卡·郭(Erica Kuo)強調了金盞花有著廣泛的多樣化用途,尤其是在治療皮膚疾病和促進整體健康方面展現出了的強大療效。

促進傷口癒合

作為美國草藥師協會首位華人董事,郭表示,她開始涉足芳香與草藥療法的起點,正是源於她對金盞花卓越護膚效果的發現。

當她的兒子剛來到美國時,曾經從單車上摔下過,胸前留下了一塊硬幣大小的傷口。在消毒止血後,郭給他塗抹了金盞花軟膏。經過連續幾天的使用,傷口逐漸變小,沒有出現任何感染或發炎的跡象,最終幾乎沒有留下傷疤,僅剩一道淡淡的粉色痕跡。

緩解皮膚過敏

親眼見證金盞花對兒子傷口的驚人療效後,郭——也是一位經國家綜合芳香療法協會認證的臨床芳香治療師——開始將自製的金盞花浸泡油用於面部。這種草本油幫助她改善了自二十多歲以來長期困擾她的過敏與皮膚敏感問題。

她回憶說,大多數市售的美白產品、酸類護理品以及防晒霜都會讓她的皮膚變紅、脫皮。一些防晒產品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炎症,使她不得不依賴類固醇藥膏來緩解。

「自從我開始使用草本產品後,這些問題就不再發生了。即使出現過敏反應,草藥也能幫助我的皮膚迅速恢復。」郭說到。

郭還分享到,她女兒對貓毛會過敏,而金盞花能夠起到緩解作用。

「有時候她抱完我們的貓後,臉和眼睛就會變紅。我讓她噴一點金盞花純露,腫脹很快就消退了。」她說到。

淡化痘疤與減輕妊娠紋

許多人為了淡化痘疤而選擇皮膚重修等美容療程,而郭則堅持採用更溫和、天然的方式。她自製了一款精華液,將金盞花浸泡油與玫瑰果油和覆盆子籽油調和,用作長期護膚的天然療方。

經過持續使用後,郭發現自己的膚質發生了顯著變化,膚色更加透亮,煥發出自然的光澤,甚至讓朋友們誤以為她化了妝。

「我只是用了天然的草本產品和防晒霜而已。」她說。

將金盞花浸泡油與玫瑰果油調和,可製成孕期按摩油。這種配方不含人工色素、香精、表面活性劑和乳化劑,成份溫和純淨,非常適合孕婦使用。

其它皮膚問題

郭表示,一些客戶和讀者在使用金盞花治療尿布疹、糖尿病足綜合徵和濕疹後,給出了正面的反饋。令人驚喜的是,她還發現金盞花對瘢痕疙瘩(keloid)也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這一發現源自於一位客戶的親身經歷。

這位客戶容易形成瘢痕疙瘩,即使是輕微傷口也會發展成隆起增厚的疤痕。她曾嘗試美容療程以改善外觀,結果卻使疤痕更加嚴重。

後來一次燒傷後,她按照郭的建議,在受傷處塗抹了金盞花軟膏。軟膏剩下一些後,她試著塗在了瘢痕疙瘩上。令人驚訝的是,隨著時間推移,那些隆起的疤痕明顯地變得平坦了。

給口腔健康帶來的益處

除了卓越的皮膚修復與舒緩效果,金盞花的抗炎與抗菌特性也使其在治療牙周炎和口腔潰瘍方面表現出色。

「醫學傳統保護研究所」科學主任阿蘭·圖瓦伊德(Alain Touwaide)與該所主席埃馬努埃拉·阿佩蒂蒂(Emanuela Appetiti)的研究顯示,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的《草藥論》(Tractatus de herbis)中記載了通過鼻腔給藥的方式來使用金盞花,以緩解牙痛。而在16世紀,德國醫生萊昂哈特·富克斯(Leonhart Fuchs)也曾記錄,用金盞花漱口可以減輕牙痛。

一項發表在《臨床口腔調查》上的研究表明,金盞花提取物能夠減緩由牙周炎引起的牙齒周圍骨質流失。

郭解釋:「金盞菊具有出色的止血特性。例如,將金盞花純露噴入口腔,可有效治療口腔潰瘍,或用於牙科手術後的止血。」

緩解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郭指出,金盞花還能緩解口腔及黏膜潰瘍等症狀,特別適用於幫助癌症患者減輕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例如,頭頸癌患者在接受化放療期間,常會遭受嚴重的口腔黏膜損傷,使吞嚥和進食變得極其痛苦。

「金盞花產品能夠顯著減輕這些症狀。」她說,「極大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放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是放射性皮炎。金盞花在這方面也展現出了良好的療效。一項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的法國研究發現,金盞花可有效預防2級及以上的急性皮膚炎,並建議將其推薦給接受術後放療的乳腺癌患者使用。

郭表示:「我在客戶中也觀察到了類似情況——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放療後使用金盞花軟膏,不僅緩解了皮炎症狀,連皮膚的色素沉著(pigmentation)也明顯減退。」

金盞花富含抗氧化化合物,在癌症預防和治療方面也展現出潛力。研究表明,金盞花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並可能減緩腫瘤的生長速度。

如何選擇合適的金盞花產品

根據郭的說法,市面上的金盞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療效差異顯著,主要受到產品類型、成份濃度,以及儲存與加工方式的影響。

產品類型

草本產品的選擇應依據使用的部位及預期的效果來定。郭指出,金盞花產品種類多樣,不同種類帶來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治療疤痕或需深層滲透的皮膚問題,建議使用高濃度的油劑或軟膏。其中,軟膏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最長,其次是油劑。水劑產品則揮發較快,容易吸收,主要用作臉部爽膚水。

她還指出,如果用於染髮後的頭髮護理,單純使用水噴霧往往效果不佳,軟膏類產品更為適合。

成份濃度

選購時需特別留意金盞花萃取物的濃度。郭強調,專業品質的金盞花浸泡油,其花瓣與基礎油的比例應至少達到1:5。如果濃度過低,如1:10,其療效將大打折扣。

有些市售乳液中金盞花的含量可能僅為1%到2%,其餘成份則是水、表面活性劑、香精或礦物油。

她說:「出於穩定性的考慮,大多數市面上的產品所含的植物成份都非常少。」

有些產品可能會在包裝上標明金盞花的濃度。如果產品未註明,可能意味著植物提取物的含量很低,其療效也就相對有限。

在自製金盞花浸泡產品時,了解其提取物的濃度也同樣重要。

保存與加工

郭表示,金盞花的儲存環境也會影響其產品的品質。在潮濕氣候中,一些製造商會對金盞花花瓣進行輻照或用硫磺燻蒸以防蟲害,但這會降低草藥的藥效,甚至可能引入有害物質。此外,暴露在陽光直射下或用高溫烘焙處理,也會破壞其療癒成份。

注意事項

市場上有些產品標註為「金盞花精油」或「純精」,這往往會引起消費者混淆,應提高警惕。

郭解釋道,提取精油的常規工藝通常包括加熱、蒸汽蒸餾,以及從水中分離油脂來獲取精油成份。然而,金盞花本身沒有分泌揮發性化合物的腺體,因此幾乎無法通過蒸餾方式提取精油。因此,市面上大多數所謂的「金盞花精油」其實都是二氧化碳萃取物。

「而且這種萃取出來的物質甚至不是液體,而是固體。」郭說到。

她還強調,金盞花的二氧化碳萃取物(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濃度極高,使用劑量應遠小於傳統精油。此類萃取物應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如果使用不當或誤食,其風險實際上比普通精油要高。」她說。

郭強烈建議在沒有專業監督的情況下不要服用任何植物精油或二氧化碳萃取物,因為它們可能會灼傷消化道的黏膜。

金盞花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植物成份。郭指出,它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但仍應考慮個體的敏感性。

「除非某人對菊科植物過敏,一般無需擔心。」她說,並補充,對洋甘菊或菊花等常見菊科植物過敏的人,可能也會對金盞花產生類似反應。

趣味知識

金盞花「Calendula」一詞源自拉丁語「Kalendae」,意為「每月的第一天」,反映了這種花頻繁開放、象徵新生的特性。
在希臘神話中,金盞花據說是由一位少女對太陽神阿波羅單相思的愛所化而生。
在中世紀的歐洲,金盞花花瓣被用在燉湯和燉菜中,來增添風味和金黃色澤。
草本植物學家約翰·傑拉德(John Gerard)稱金盞花為英國家庭菜園中的必備植物。
金盞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草藥療方,連接著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就如它所象徵的太陽一般,這朵盛開的花正在持續的以一瓣一瓣的方式,帶來光明與康復。◇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Calendula: An Ancient Remedy for Skin, Mouth, and Cancer Care Relief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