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期啟動了備受矚目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江工程」),這項號稱總投資高達約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劃發電量遠超三峽工程的「全球歷史上最龐大的單體超級工程」,在輿論場上引發了巨大反響。然而,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和信心危機的背景下,各界普遍質疑:這個超級大基建項目在資金籌措、投資回報及實際經濟拉動能力上都充滿不確定性,其存在的意義更多是宣傳而非實效,甚至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爛尾」隱患。

「別無它法」的孤注一擲:經濟「三駕馬車」熄火後的困局

針對「雅江工程」的倉促上馬,成都博主「西康」分析認為,這實際上是當局在經濟困境下「沒有其它辦法」的「孤注一擲」。他指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目前已全數「熄火」。

「西康」表示,內需消費已近乎「崩潰」。民眾普遍實行消費降級甚至故意不消費,政府對此束手無策,又不願採取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的措施,認為這在心理上無法接受。

在外貿出口方面,儘管中美貿易戰和關稅戰曾達成初步協議,但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西康」擔憂,若美國再次對與俄羅斯有石油貿易往來的國家徵收高額關稅(例如最高可達500%),中國可能首當其衝,屆時中美間的任何協議都將「泡湯」,出口前景堪憂。

至於投資,「西康」認為「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早已嚴重過剩。他以四川為例,省內二級城市間高速公路網絡密集,卻「沒甚麼車輛」,不僅效率低下,還帶來龐大的維修費用負擔。高鐵和地鐵等投資也已達到飽和。過去「投一塊錢能產生一塊五~兩塊的GDP」,如今卻可能「直接虧五毛,投得越多,虧得越多,就像無底洞一樣」。在「投資也走不通」的困境下,當局才不得不推出雅魯藏布江超級水電工程。

資金來源成謎:模糊官方說辭與6000億「缺口」

「雅江工程」號稱總投資1.2萬億元,官方解釋主要強調其「國家戰略意義」和「多方協同推進模式」,並為此成立了副部級國有企業「中國雅江集團」作為主要投資和建設主體。官方表示將依靠央企資本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並「歡迎和鼓勵」社會資本(包括民營資本)參與。

然而,擁有超過10萬粉絲的財經博主「小翠時政財經」指出,官方的解釋「比較模糊」,並沒有像當年的三峽工程那樣,公布明確且細緻的資金構成比例。她質疑:

資金構成「一半沒著落」:儘管央企資本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估計約佔總投資的一半)可能不成問題,但剩餘高達6,000億元的資金來源卻「沒著落」,這使其更像「宣傳口號大於實際方案」。

地方財政「無力承擔」:雅江工程位於西藏,但西藏地方財政極度依賴中央轉移支付,年財政收入僅約200億元,根本不可能提供上千億的配套資金。

全民集資「引發民怨」:鑒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嚴峻(失業率高、按揭壓力重、消費疲弱、民眾對電費極度敏感),仿傚三峽工程通過電費漲價來強制全民集資已「萬萬不能加」,否則將「激起巨大民怨」,對本已低迷的消費產生沉重打擊。

民營資本「興趣索然」:即使民營資本被考慮參股(可能佔30%),但對其估計僅5%~6%(最樂觀預期)的內部收益率缺乏吸引力。更關鍵的是,民企普遍對項目爛尾風險擔憂,不願輕信政府保證,更看重穩定的現金流。

投資回報與現金流 雅江不及三峽 爛尾風險高企

「小翠時政財經」對比三峽工程,進一步強調了「雅江工程」的投資風險。

談及超級水利工程雅江工程的投資回報,就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其「前任全球第一」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於1994年開工,耗資1,800億元,其中50%直接來自全國民眾的電費漲價形成的「三峽建設基金」,確保了穩定現金流。其餘資金來自政策性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募資。「小翠時政財經」表示,從純財務角度看,三峽是個「金蛋」:營運21年來,長江電力每年淨利潤超過300億元,累計純利潤約4,500億元,年化回報率高達7.2%,盈利能力穩定。

然而,這枚「金蛋」的光鮮背後,卻是長達數十年、經久不息的巨大民怨和沉重代價。為三峽工程,超過130萬庫區居民被迫離開故土,數百個城鎮和村莊被淹沒,移民安置問題頻頻爆發,權益難以保障,上訪事件不斷。大壩蓄水後,庫區生態環境受到深刻變化,泥沙淤積、水體污染加劇、珍稀物種受威脅,泥沙淤積、水體自淨能力下降、地質災害風險(如滑坡、崩岸)也日益凸顯。2011年,國務院甚至首度公開承認三峽工程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三峽工程的社會問題、環境破壞和人道困境,成為中國大型基建項目繞不開的「負面遺產」。

雅江工程現金流堪憂,爛尾風險突出

博主指,三峽工程模式是「吃透了」利用「稅收」形式的基金來確保項目現金流和投資。與三峽不同,「雅江工程」缺乏類似「三峽建設基金」的穩定現金流保證。博主「小翠時政財經」強調,這可能導致項目在長達十年的投資期內「爛尾」,因為「有腦子的民營企業老闆都不會信」政府的口頭保證,他們只認現金流。

她以杭州灣大橋等基建項目中民企因收益不佳中途退出的經驗為例,警示若無中央明確兜底,民企將會卻步。她甚至以「雄安新區」這一飽受爭議的超級工程為例,質疑中共高層對基建項目承諾的可靠性。

大基建「邊際效益遞減」GDP「刷分」與資源浪費

「小翠時政財經」指出,當前的大基建項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今非昔比。即使雅江工程每年投入1,200億元,在全國廣義基建投資高達14.1萬億元的背景下,其每年帶動的投資增長僅約0.8%,邊際效益顯著遞減。

她批評政府「為了刷GDP堆了很多無效投資,純純是浪費社會資源」,認為其成效遠不如預期。對於「雅江工程」能「帶動當地經濟」的說法,她也嗤之以鼻,認為西藏的經濟體量和吸附能力有限,對全國GDP貢獻微乎其微。她直言,「西電東輸」等效益要等十年後項目不爛尾才可能實現,目前該項目更多只具備「宣傳功能」。#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