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周日(7月27日)的歐美貿易協議中,奢侈品公司倖免於最糟糕的情況,但他們仍面臨左右為難的困境,已經疲弱的消費者需求正考驗著他們進一步提價的能力。
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與迪奧(Dior)等大品牌近年來都仰賴大幅提價來帶動部份利潤成長。
瑞士奢侈品諮詢機構數字奢侈品集團(Digital Luxury Group)中國區總經理洛嘉笙(Jacques Roizen)表示,根據歐美周日達成的協議,美方將對歐盟貨品徵收15%的關稅,這雖然為奢侈品的美國市場帶來了急需的確定性,但是,「品牌在進一步提價時必須小心翼翼,以免讓年輕和偶爾購物的消費者望而卻步」。
雖然基線關稅低於幾周前特朗普政府威脅的30%高額徵稅,但與布魯塞爾希望達成的零對零關稅協議相去甚遠。
由於中國經濟萎靡不振,全球銷售額也在下降,奢侈品行業對美國寄予厚望。
為緩解與特朗普政府的緊張關係,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阿爾諾(Bernard Arnault)隨同歐盟領袖展開了緊張的游說活動,並於上周宣布計劃在德薩斯州新建一家路易威登工廠。
然而,對於大多數歐洲品牌而言,這樣的舉動過於複雜且成本高昂,光是技術轉移就需要多年才能完成。
一些高端品牌表示,期待利用定價能力來抵消關稅成本,但分析師和行業從業人員警告,在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價格上漲之後,一些廠商的迴旋餘地會很有限。
大型奢侈品公司曾經在疫情之後從消費者需求的反彈中獲利,據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估計,奢侈品在2019年至2023年間平均提價33%。
瑞銀(UBS)分析師表示,CHANEL經典的菱格紋翻蓋包包在2015年至2024年間漲價超過三倍,而迪奧的女士包包和路易威登的Keepall旅行包的價格則漲了超過一倍。
瑞銀分析師還表示,奢侈品行業銷售額增長的一半來自2019年起的四年內的價格上漲,而2016年至2023年間只有三分之一的增長來自提價。
然而,根據諮詢公司貝恩(Bain)的報告,隨著經濟壓力加劇以及對高價商品的疲乏感升高,消費者對設計師品牌服飾和手袋的購買意願逐漸減弱,去年該行業流失了5000萬名客戶。
管理「GAM奢侈品牌」(GAM Luxury Brands)投資策略的弗拉維奧‧切爾達(Flavio Cereda)表示,那些在定價平衡上出錯的品牌,如今正陷入更大的困境,「儘管增長勢頭不均衡,但動力顯著減弱,是一段時期過度增長的自然結果」。
愛馬仕(Hermès)在疫情後的銷售暢旺時期顯然沒有大幅提價,但其銷量現在已超越競爭對手,分析師預測,該公司在周三發布的第二季銷售額將上升10%。
瑞銀估計,對出口美國的歐洲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將導致奢侈品牌在美國市場平均需提價約2%,若要避免地區價格差距擴大,它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提價約1%,否則將面臨約3%的息稅前利潤(EBIT)損失。
而在最新一輪的奢侈品業者盈利幾乎沒有反彈的跡象時,加價可能會面臨挑戰。
受到旗艦品牌路易威登和迪奧銷售疲弱的拖累,LVMH集團第二季銷售未達預期;專營外套的盟可睞(Moncler)的銷售則萎縮1%;開雲集團(Kering)旗下的品牌古馳(Gucci)預計將繼續陷入困境。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級品牌主管卡洛琳‧雷爾(Caroline Reyl)表示,過去四年來,某些奢侈品的價格與其被認為的品質與創意之間出現了「脫節」。
貝恩預測,2025年全球奢侈品銷售將下降2%—5%,而去年則下降了1%,是除COVID疫情期以外15年來最大的萎縮。
為了逆轉下滑趨勢,奢侈品業已開始招募新設計師,CHANEL、古馳,LVMH旗下的迪奧、思琳(Céline)、紀梵希(Givenchy)、羅威(Loewe)以及Versace等品牌,都有新設計師加入。然而,更新款式,在價格與產品價值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需要時間。雷爾表示:「你不可能在幾個星期內彈指間就能做到。」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