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人媒體《光傳媒》和《追新聞》今日(1日)在台灣召開記者會宣布籌組合併,並命名為《追光者PULSE HK》。新媒體將加入部份前《自由亞洲電台》成員,計劃在台灣、英國和北美設立3個分社,提供每日視像新聞報道、中國新聞專題節目、財經評論分析、香港歷史文化節目等。他們同時啟動眾籌計劃,目標首年籌到400萬港元,組成約16至18人的團隊,最快9月初開台。

記者會於台北華視國際媒體採訪暨交流中心舉行,《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及前《蘋果日報》動新聞主管李家聰親身出席記者會,《追新聞》代表楊穎宇及前《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主任、前《有線新聞》中國組主管胡力漢則以視像形式出席。

新聞稿稱,不少香港記者近年移居海外,但繼續堅持記者工作,香港離散媒體相繼出現,亦有更多記者加入國際媒體機構。《追新聞》由專業的港聞和中國組記者組成的,過去3年紮根英國,更憑報道中共駐英使館向英國出版商施壓刪教科書敏感字眼,獲英國NCTJ「最佳獨家新聞獎」;《光傳媒》由前《蘋果日報》記者梁嘉麗創辦,過去兩年在台灣製作多篇深入專題和人物專訪,堅持繼續報道香港新聞,填補現時主流媒體因各種原因未能報道的空隙。

《追光者》團隊包括《光傳媒》、《追新聞》、擁有逾30年媒體經驗的前《有線新聞》中國組主管、《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主任胡力漢,以及曾任《自由亞洲電台》、《蘋果日報》、《有線新聞》、有逾20年經驗的李家聰,李於《蘋果日報》任職時更開創「蘋果動新聞」及「930蘋果新聞」。

新平台計劃在台灣、英國和北美設立3個分社,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未來一年目標籌集400萬港元。團隊將有16至18人 除了繼續報道香港新聞,將加設「中國組」報道中國新聞,團隊當中有非常資深的中國新聞記者,進行深入的中國調查報道;另設「英語組」,以英語報道香港以及國際新聞。

《追光者》顧問團隊包括「佔中三子」之一、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客席研究員陳健民、中大哲學系前系主任張燦輝、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及程翔、《信報》前主筆練乙錚、《端傳媒》前總編輯李志德等。

冀組成更大力量

李家聰強調,海外媒體資源受限,一直渴望通過整合各媒體,組成更強大的力量,製作更深入的報道。他首次與梁嘉麗商討建立國際媒體,兩人一拍即合,討論了超過7小時。他深信「一日為記者,終身為記者」,堅信香港人仍需一個能為他們發聲的媒體平台;《追光者》的名稱意義非凡,視新聞自由為一束光芒,將持續追尋這道光,永不停止。

身在美國華盛頓的胡力漢稱,未來1至5年,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將發生劇烈變化,強調不應將視野侷限於香港與中國,希望為亞洲讀者帶來國際視角,並將真實的中國與香港面貌呈現給全球觀眾。身在英國的《追新聞》代表楊穎宇形容,這是難得的契機,能與志同道合的同行攜手合作,得以堅持追逐黎明前的微光。

梁嘉麗憶述,早年創辦《光傳媒》時,已感到海外媒體是一種「補充角色」。她指出,香港仍有許多努力報道本地新聞的媒體,但受限於紅線或國安法等因素,無法觸及敏感議題。她認為,海外記者雖然無法親赴香港街頭採訪,但是會與本地媒體分工合作,在能力範圍內運作,不構成競爭。

胡力漢續指,報道中國新聞並不依賴是否有當地記者,只要有完善的網絡,就能在異地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新聞工作。

財政方面,李家聰期望能達成4千人付費訂閱的目標,預計最快於9月初開台。胡力漢補充,預期三分之一收入來自訂閱,三分之一來自社交媒體,三分之一來自廣告,如雜誌或網絡生意。

關於港府近期多次提及「軟對抗」,李家聰稱創辦《追光者》並非為了「對抗」,無意觸碰法律,團隊將憑藉20多年的經驗製作專業新聞,不會刻意迴避某些題材。胡力漢則強調,《追光者》是立場中立的媒體機構,非政黨宣傳平台,不會推廣任何政治理念,只會依據專業判斷製作新聞。@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