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拋售大灣區400套盤源,一個物業價格僅約香港同面積首期。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8月3日表示,北都(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重中之重。那麼,大灣區和北都到底怎麼樣了?港府在財赤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在向北方大手筆投入資金,可是大灣區和北都在功能設定方面是有重疊的地方,並且由於香港與大陸在法律、社會制度、稅制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因此官方提出的「融合」目標存在天然障礙。中共在推動這些項目時,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圖,從而產生不必要的資源和資金浪費。

李嘉誠拋售400套大灣區盤源 港人置業熱度不高

有官媒背景的瞭望智庫在2015年發表長文《別讓李嘉誠跑了》,批評李嘉誠拋售資產撤出中國,是「失守道義」的行為。但實際上,李嘉誠並未停止撤離中國的腳步,近年持續拋售中國大陸的資產。

近日,長江實業旗下和記黃埔地產集中向香港買家推介惠州瀧珀花園、中山瀧珀花園、廣州逸翠莊園及東莞海逸豪庭四個項目,共計400套盤源。

這種「老盤新賣」的操作,延續了李嘉誠家族「低價拿地、長線開發」的策略。4個項目中,總價最低的一套僅約40萬元人民幣。大灣區與香港的樓價差距成為吸引港人置業的關鍵因素。以惠州瀧珀花園為例,其單價約8,632元/平方米,價格甚至不足香港新屋均價的1/10。50平方米的小戶型總價僅約相當於香港同面積房產的首期。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以東莞市場來看,當前港人在大灣區置業的熱度其實不高。早前2021年、2022年時還有一些香港客戶來到東莞置業,但是從2023年開始,賣出的客戶多於買入的客戶,即使該年東莞進一步放鬆香港客戶在本地的置業政策門檻,市場情緒也依然不高。

大灣區和北都關乎香港未來

近年來,關於李嘉誠「逐步撤出大陸市場」的言論不絕於耳。甚至有分析指其並不像單純的商業決策,更像是在主動抽身中國核心資產。特別是這是涉及大灣區的盤源,再次引發輿論關注。同樣,被輿論關注的還有北部都會區。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下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他8月3日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重中之重」,會大力推動引入高端、含金量高的產業,又認為應採用破格思維,提速提效發展。

在5月29日,李家超更是表示,對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感到「心急如焚」。

港府在2023年發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將北部都會區由西至東分為四部份發展,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從香港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可以看到,對於這些重大基建的投入,都是天文數字。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總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預計可容納250萬人口。

大灣區更是旨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這些錢很大一部份都來自香港市民的納稅。

站在中立而客觀的角度來看,大灣區作為一個城市群,確實擁有發展潛力。它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澳門的旅遊休閑產業,與深圳的科技創新、廣州的商貿樞紐,以及珠三角強大的製造業基地結合起來,理論上是可以形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超級城市群的。

大灣區內的城市各具特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國際網絡。深圳作為科技創新高地,擁有一些科技巨頭,以及有活力的創新生態。廣州作為千年商都,作為區域性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珠江三角洲地區其它城市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涵蓋電子、機械、紡織等多個領域,是「世界工廠」的重要組成部份。而深圳港、廣州港和香港的港口都是世界級大港,吞吐量巨大。

如果能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優化配置,大灣區確實有可能成為帶動區域乃至全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那麼,官方提出「融合」目標,到底融合了甚麼?從趨勢來看,就是把香港的資金等資源向北「融合」。

因此問題的核心,是在中共的極權體制下推動的。這就導致了即使有客觀的經濟發展潛力,也可能被不正常的目的所扭曲,甚至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去兩制化」:大灣區建設,看似經濟融合,實則是中共逐步削弱「一國兩制」特殊性的工具。通過將香港的經濟、基礎設施、人才流動與中國大陸深度綁定,逐步模糊其與大陸制度的界限,最終實現事實上它認定的「統一」。

2、轉移內部矛盾與「輸血」大陸:面對中國經濟下行、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危機,中共急需新的經濟增長點。有研究表明,大灣區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被用來創造「內部循環」的增長引擎,並利用香港的國際窗口,緩解其自身經濟結構性問題。香港的活力,某種程度上被用來「輸血」大陸,緩解其自身的困境。

3、技術整合與產業控制:中共希望利用深圳的科技創新、廣東的製造業和香港的科研金融優勢,打造一個完整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以應對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遏制。這有助於中共實現技術自給自足,但同時也可能導致香港的科研自由受到限制,並服務於中共的軍事和監控技術發展。

4、中共強化對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控制: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中共黨委和政府部門的角色被無限放大,這表明大灣區建設不僅是經濟項目,更是政治任務,所有經濟活動都必須服從於中共,以實現其對整個區域的全面控制。

大灣區和北都功能重複造成資源浪費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這樣的政治驅動下,北部都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在功能上存在嚴重的重複,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大灣區規劃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北部都會區也把「創新科技」作為核心驅動力,特別是新田科技城。深圳有南山科技園,廣州有生物島,香港要搞北部都會區科技城,這些都是要吸引頂尖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人才。這不就是自己和自己競爭,甚至和大陸城市惡性競爭嗎?大家爭奪有限的人才和企業,推高成本,而非形成互補。而且,為了各自的「創新中心」目標,很可能會出現實驗室、孵化器、研發中心等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

這些功能重疊和資源浪費,根本上是因為香港與大陸在法律、社會制度、稅制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得兩地在規劃協同上存在天然障礙,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規劃」。

地方官僚主義導致大陸不同城市之間,以及香港與大陸之間,都存在行政區劃和地方利益的考慮。各地都希望爭取更多資源和政策傾斜,容易導致各自為政,而非從大灣區整體利益出發進行規劃。中共在推動這些項目時,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圖,這種政治優先的思維模式,必然會導致經濟效率和資源優化被放在次要位置,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