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再度大幅上調對亞洲國家的進口關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衝擊。除了大陸依然面臨高達逾50%的綜合關稅外,印度、越南、印尼等國也受到不同程度波及。美國更推行「轉運關稅」以封堵經第三地出口大陸貨的漏洞,使整個亞洲供應體系陷入新一輪調整壓力。
根據報告分析,亞洲主要債權國如日本、南韓,甚至台灣,將被要求投入數千億美元至美國,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供應鏈,減少對大陸依賴。與特朗普第一任期不同,此次的關稅政策對整個亞洲廣泛施壓,使大陸難以再以「中國+1」策略轉進鄰國迴避制裁。企業面對更精細的關稅審查,必須重新思考供應鏈設計。
報告指出,企業或將由「中國+1」轉向「亞洲+1」戰略,尋找多元產能配置。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雖曾承接大陸外移產能,但現也可能被轉運關稅波及。反觀墨西哥因關稅較低,加上美墨加協定更新,或成最大受惠者。同時,大陸則強化其與東南亞生產整合,並可能打造「亞洲服務亞洲」的新模式,以穩固全球南方市場。
另一方面,大陸在東南亞的存在因自由貿易協定與綠地投資而日益強化。隨著大陸直接或間接受限於美國市場(如高額轉運關稅),大陸龐大的產能比以往更需要將東南亞作為出口市場。
而歐盟在此背景下的動向將格外重要:若歐盟不對大陸商品加徵額外關稅,或未如美國般關切轉運問題,則現有以大陸為中心的供應鏈仍有一定市場,對亞洲的負面影響或可部份抵銷。但歐盟也將被迫投資美國導向的供應鏈替代方案,正如日本、南韓與台灣企業出口美國已面臨15%關稅,歐盟對大陸的最終立場恐趨保護主義。
印度本來被視為潛在最大贏家,因其市場規模與美國(乃至歐盟,雙方正談判FTA)對印度製造的興趣,但如今卻遭美方課以25%關稅。然而若印度在地緣政治上配合美國,特別是在對俄政策上(例如停止進口廉價俄油),局勢仍可能逆轉。換言之,美國要求印度在納入其供應鏈之前提供「完全支持」,此舉亦有可能帶動上述亞洲與歐洲淨債權國對印度的投資。
Natixis亦指,儘管日本(5,500億美元)、南韓(3,500億美元)、未來或有台灣宣布投資美國,但這些承諾最終是否兌現仍存疑。美國已非首次呼籲外資建構供應鏈,例如《通脹削減法案》與《美國晶片法案》,主要以補貼吸引企業,效果尚可。
目前已有重大投資宣布:台積電將投資1,000億美元,三星投資36億美元在德州興建半導體廠,現代則投資21億美元發展汽車與鋼鐵。日本方面則以軟銀與Oracle、OpenAI的Stargate計劃(投資5000億美元)為最大宗,豐田也有投資計劃,規模可能隨美日協議擴大。
亞洲是供應鏈變動的震央
儘管大陸與美國仍在談判,但可預期美方將持續加強壓力,不僅直接針對大陸,還間接以高額關稅打擊大陸透過東南亞轉運的出口模式。大陸雖無法正面迎擊美國制裁,但其對稀土的控制與製造能力仍讓全球無法忽視。因此,特朗普政府無法無痛制裁大陸,但可藉高關稅逐步邊緣化大陸。
總結而言,美國對亞洲課徵關稅可能促使全球企業進一步「去風險化」,不僅遠離大陸,更可能轉向「亞洲+1」策略。再加上來自亞洲主要債權國與歐盟的大規模投資湧向美國,中資企業應雙管齊下,一方面深耕亞洲市場,另一方面強化區域供應鏈以服務全球南方。歐盟對這場供應鏈與投資重組的反應將極具關鍵性,而印度雖面臨高關稅,但其地位仍待觀察,特別是在美方渴望其加入美國主導供應鏈之際。企業投資與供應鏈策略恐將出現劇烈轉變,而亞洲將是這場劇變的核心地帶。@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