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錄取季,中國多地高校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拒收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50所本科和職業院校收到新生明確拒簽錄取通知書的情況,有些學校的簽收率甚至不足六成,這一反常現象在網絡上迅速引起熱議。
近來,一批錄取通知書「無人簽收」甚至「集中退回」的影片和消息,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傳得沸沸揚揚。以貴州黔東南一所高職院校為例,短時間內有88封通知書被快遞退回;深圳技術大學有29名新生直接拒收;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有30位學生放棄了入學資格;而廣州科貿職業學院更出現16人拒簽的情況,其中有12人的手機已無法接通,聯繫不上人。
北京一位長期研究教育政策的學者劉大軍(化名)告訴記者,學生拒收錄取通知書的現象,實際上反映了教育市場化後,學生和家庭越來越理性地選擇。「當今的學歷不再能輕易換取高薪,家長和學生開始仔細盤算接受高等教育的價值,這種『拒簽』行為正是他們用腳投票的一種表現。」
劉大軍進一步說明,如今不少碩士、博士畢業生仍然找不到理想工作,有些甚至只能靠送外賣等基層服務維生。這種現實情況,讓年輕人對高等教育失去信心。「新生拒簽錄取通知,正是教育體制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的縮影。若不及時調整,明年恐怕不止50所高校會面臨同樣的困境,數量可能會激增到數百所。」
一名抖音用戶在影片中爆料稱,廣東一所民辦高校今年雖然錄取了1,477名新生,但這些學生完成報名手續後大多沒有按時報到。她還指出,歷史、哲學等傳統文科專業,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招生不易,理工科專業出現了約1.5萬個招生空缺。
該用戶在影片中感慨稱:「過去是學生拚命趕往大學,如今卻變成學校一個個打電話挽留學生。」她說,許多家庭開始認清,高額的大學學費和四年的時間投入,並不保證能換來理想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面對畢業起薪偏低、職場競爭激烈,加上「996」工作文化的壓力,部份學生另覓出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新生拒收錄取通知書的現象並非僅限於普通高校或民辦院校,一些「211工程」重點高校同樣受到衝擊。上海東華大學近日公告,有42名新生未按時報到,學校已取消他們的入學資格,這些棄讀學生多集中在紡織與藝術類專業。華東師範大學也有8名學生未完成註冊,北京工商大學更是有高達102名錄取新生最終選擇放棄學位。
山東大學副教授鄧舟(化名)分析指出,許多高校專業結構跟不上市場變化,是招生難題的核心原因。他告訴大紀元記者:「就業市場對於歷史、哲學、紡織等傳統專業的需求不斷縮減,學生獲取訊息更加便利且態度務實,集體拒讀現象正反映出對這些過時專業的否定。」
面對錄取通知書大批退回的情況,部份高校選擇不再補寄,而是將此視為考生自動放棄入學資格。廣東一所職業院校已明確宣布停止第二次寄送通知書;佛山某高校也發布公告表示,逾期未聯繫的學生將被視為自動退學。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人員黃文翰表示,當前大學生對985、211高校的嚮往已大不如前,更多人將焦點放在實際就業與生活壓力上。他向記者表示:「學生並非不努力,而是在仔細權衡學歷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他認為,中國經濟疲弱與企業縮編的形勢,正深刻影響著年輕人的升學和就業選擇。
不少網民在社交平台上表達看法,認為是否接受大學錄取應是學生的自主決定,不能被過度的道德審判所左右。「面對文憑貶值與就業壓力,重新規劃教育和職業道路,是一種理性而成熟的選擇。」另有聲音指出,這種現象應成為高校改革的催化劑,推動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切實優化。#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