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近解封的檔案指,1989年「六四」事件前後,英國政府為香港擬定「末日情境」(The Armageddon Scenario),在九七主權移交前後的必要時,撤走數百萬香港居民。英國前駐港澳總領事賀恩德(Andrew Heyn)接受海外港人網媒「綠豆」專訪,首度披露英政府2019年曾經考慮大規模撤離港人,並講述BNO簽證政策如何拍板。
賀恩德證實,英國政府曾考慮大規模撤離香港人的想法,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再次出現」(The thought reoccurred)。他指出,當時的考慮因素包括2019年8月示威者佔領機場導致「局勢出現暴力」,及情報顯示解放軍在深圳及附近地區集結,有越過邊境的風險。
然而,賀恩德坦言,實際安排從香港「大規模撤離根本難以想像」,認為這「根本不可能實行」。
現年63歲的賀恩德,在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擔任英國駐港澳總領事,他認為這是一份「令人感到難過的崗位」,因為他覺得「香港的一種生活方式結束了」,並表示數十萬香港人選擇離開,反映出他們認為自己在香港已沒有將來。
限移民聲中推BNO簽證計劃
對於外界批評英國在支持香港民主運動方面未盡責任,賀恩德認為這是一項「相當不公道」(pretty unfair accusation)的指控。他表示,英國政府當時的角色是儘可能維護「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原則,但是《港區國安法》推出後,「實際上已經摧毀」(had effectively demolished)「香港高度自治的其中一根支柱」,及言論自由和政治討論的空間時,英國必須思考如何回應。
賀恩德表示,除了組織國際聲明、發表雙邊聲明、暫停引渡協議及實施武器禁運等措施外,英國採取了「最具變革性」(transformative)的行動,即推出BNO簽證計劃,形容這是英國「最有力的回應」(our most powerful response)。
他憶述,推動BNO簽證計劃並非易事,因為「移民議題在英國多麼敏感」,當時英國政府正努力應對移民人數問題並因此受到批評。然而,賀恩德透露,計劃「擔心激怒中方其實排得很後」,主要的考慮是英國國內對移民的反應。
內閣支持BNO簽證計劃 出乎意料
賀恩德稱,當年在駐港總領事館保安區內的一個會議室,參與時任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主持的視像會議,並有其他大部份內閣成員參與。出乎賀恩德的意料,當時的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對BNO政策表達「百分之百的支持」,建議亦獲得跨黨派支持,至少無公開反對的情況。
賀恩德形容,「這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彭黛玲在移民議題上一向立場強硬。他認為,這也反映英國與香港的特殊關係,「我們必須有所行動,這是我們對香港的歷史責任,而這是我們能做的最好方式」。
賀恩德回憶,當初很難估計多少港人會透過計劃移英,「憑空猜測」估計約有10萬人,但後來亦有提出20萬、25萬人的估算。翻查資料,英國內政部2020年10月預計BNO簽證計劃5年內,會有25.72萬至32.2萬宗申請。到今年3月底,累計申請宗數已達232,498,其中223,904宗已獲批。
批林鄭火上加油
賀恩德上任之際,正值雨傘運動後。他不認為如果沒有2019年抗爭或更早的雨傘運動,一切就會好好的。而是認為雨傘運動留下的問題從未真正被處理,社會像一個「不斷加熱的鍋」。時任特首林鄭月娥2019年提出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就像是「往鍋底添柴、倒汽油再點火」。他堅信,對該修訂條例的強烈反彈「早晚都會爆發」。
最終,賀恩德帶著沉重和難過的心情離開香港,因為他與香港政府之間的關係也隨《國安法》實施而惡化,到離任時甚至難以聯繫官員進行道別。他形容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離開方式」(sad way to leave)。
否認與黎智英合謀
他並對現時身陷囹圄或面臨審訊的朋友和政治人物感到痛心,並提到黎智英案,認為其「揭示了《國安法》的問題所在」。
賀恩德在黎智英案中,被指控與黎合謀或煽動,但賀恩德強調「完全沒有」(Absolutely none)這種合作。他稱只曾「簡短地」(briefly)會見黎智英一次,且因為當時局勢緊張,領事館高層也不宜頻繁拜訪《蘋果日報》,以免對黎智英造成不便。@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