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進一步修改「對等關稅」稅率的行政命令,除了對數十個國家提高關稅外,行政令中還設立了一項關鍵的懲罰性條款,對轉運「規避適用關稅」的進口商品統一加徵40%的懲罰性附加稅。這不僅是關稅政策的重大升級,更被視為特朗普「新一輪對中貿易攻勢」的開場訊號。

如果說此前美國用高關稅重擊了中共的正面出口模式,那麼這次的懲罰性轉運封鎖,則是精準擊中了中共在「後貿易戰時代」最依賴的一條出口生路,徹底切斷了中共藉助灰色地帶與世界接軌的路徑,令中共在陰影下存活的「轉運經濟」徹底失效,強迫全球產業鏈向更加透明、可追責的規則重構。

「洗產地」——中共應對美國加稅的主要套路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面對美國加徵關稅,中共主導的眾多出口企業迅速轉向「第三國轉運」策略。

所謂「洗產地」,主要手法包括:1. 將貨物先運至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地;2. 在當地短暫儲存、貼簽甚至進行輕加工;3. 以第三國產地名義重新出口至美國,繞過對華關稅。

一些中國物流公司甚至提供「一條龍洗白服務」:從中國出發、東南亞中轉,到美國本土子公司協助報關,全程包裝成「非中國製造」。

據CBP統計,過去10年其共調查了248宗涉嫌轉運規避行為,其中近三分之二涉中國商品。而在2025年3月至5月短短三個月內,電子舉報平台就接到542宗逃避關稅舉報,同比暴增160%。由此可見,「洗產地」已經從個別行為演變為系統性灰色產業鏈。

 40%懲罰性關稅——精準打擊中共「灰色外貿模式」

這項行政令的核心,是凡被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認定為「為規避應課稅責而轉運」的商品,不論其是否通過第三國「合法」報關或重新貼簽,一律加徵40%附加稅,並同時適用一切原產國所需繳納的關稅、費用、稅款等,且不得申請減免或赦免。

換言之,即使中國商品經過東南亞再出口,只要CBP認定其有規避行為,就視同逃稅處理。這一標準,徹底消除了此前只要形式合法就可通關的模糊地帶,形成了一套具有實質認定權的執法框架。

從稅率角度來看,40%的附加稅已遠高於一般懲罰性關稅幅度,具有極強的震懾與壓制力。尤其對毛利率本已不高的中資企業而言,一旦被認定為違規,出口利潤將被直接抹殺。

半年「黑名單」機制——形成動態封鎖網

更具系統性意義的,是行政令中設立的「轉運國家與特定工廠清單」,由商務部與CBP每六個月聯合發布。該清單將作為政府採購、關鍵供應鏈國安審查、海關預警系統的直接參考。

這種機制相當於為「洗產地」設立了一張動態的、多維度的監控與打擊網絡:明確鎖定源頭工廠,防止中資企業通過設立「殼廠」轉移責任;公開列明問題國家,迫使第三國政府不得縱容中共利用其成為「洗產地」跳板;跨部門聯動執法,提升封堵效率,打破過去「查而不辦」「辦而無效」的尷尬。

從戰略角度看,這是美國對中共外貿灰色路徑的系統性圍堵,具有持續性與疊代能力。

對中共出口路徑的「連環重創」

此番行政令若得到有效執行,勢必引發以下幾個層級的衝擊:

一是中企灰色轉運鏈條直接崩塌:

因為轉運成本陡升、法律風險驟增、操作難度加大,使的許多原本依賴「洗產地」的眾多中國中小出口商將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

二是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進一步深入:

被列入黑名單的工廠或國家將面臨美國市場全面收緊,區域內供應鏈將不的不重新評估甚至中斷與中國工廠的合作關係。

三是中國整體出口再度承壓:

在美中直接出口已受高關稅壓制的情況下,轉運渠道一旦被封堵,中國出口產業將面臨「正面受擊+側翼崩潰」的雙重衝擊,再無喘息通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