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周一(4月21日)公布,將對自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高額關稅,稅率最高可達3,521%。這項措施旨在防堵中國企業透過東南亞「洗產地」,規避針對中國製太陽能產品的關稅,這是美國政府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重要行動。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告,這些產品雖產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但實際上多數產品都是由中國企業擁有和營運的工廠生產,這種利用「輕度加工」更換出口地點,以規避應有稅負的行為,即業界所稱的「洗產地」。

此案最早由南韓Hanwha Q Cells、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等業者發起。這些公司於2024年4月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訴,指控中資企業在東南亞設廠後,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美國市場,並接受來自中國及當地政府的補貼,對美國本土太陽能製造產業造成重大損害。

美國廠商指出,即使有《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提供補貼,許多美國本土太陽能模組裝配廠仍難以與東南亞低價商品競爭,產能利用率的低落,反映出實質受損的情況。

商務部經過一年調查後,決定對涉案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此項措施仍需待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於5月下旬做出最終「產業損害裁定」後方可生效。根據官方說法,ITC已在初步階段認定美國產業確有受害,因此最終裁決通過的機率很高。

據統計,2024年美國自這四國進口太陽能產品總額已超過100億美元,幾乎涵蓋全美市場的主要供應。此次關稅公告也詳列多家企業的最終稅率,大多高於去年底公布的初步數據。

以下為重點稅率整理:

柬埔寨:由於多數企業未配合調查,稅率極高。包括昊能光電(Hounen Solar)、Solar Long、金邊光能科技(Jintek Photovoltaic)在內,多家中資企業綜合稅率達3,521.14%。其餘業者普遍約為651.85%。

馬來西亞:稅率落差明顯。申訴主體之一的Hanwha Q Cells僅被課徵14.64%;而中國企業晶科能源(JinkoSolar)稅率為40.30%,寶嘉新能源科技(Baojia New Energy)則高達250.04%。

泰國:天合光能(Trina Solar)被課稅375.19%;另有如泰華新能源(Taihua New Energy)等公司,稅率高達972.23%。

越南:大多數企業綜合稅率介於120%至300%。其中,綠能電力科技(GEP New Energy)、海泰新能科技(HT Solar)等企業因傾銷與補貼幅度大,稅率達813.92%。

此外,美國商務部也明確指出,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將視為「同類產品」,適用相同關稅。這表示即使是尚未組裝的電池片,也無法藉由產品分類方式逃避課稅。

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聯盟委員會(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代表律師Timothy Brightbill表示:「我們有信心,這些關稅將有效遏止這四個國家的中國企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而這些行為已對美國太陽能製造業造成長期損害。」

他補充:「這證實了我們長期以來的觀察——總部設在中國的企業一直在鑽制度漏洞,削價競爭,讓美國工人失去工作與生計。」

不過,包括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與美國清潔能源協會(ACP)等業界團體則提出反對意見,擔心關稅將推高進口電池與模組成本,進而影響美國國內的模組裝配產能與太陽能推廣計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