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從早期症狀出現到關節變形的進程往往緩慢而隱蔽。若能及早辨識病徵,並配合中醫調理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以加速發炎物質代謝,有助於控制病情,穩定免疫系統。
三症狀自我檢測
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注意以下三個初期症狀,可以幫助自我檢測是否有類風濕問題,並可及早就醫評估:
1.晨僵:清晨起床或長時間休息後,關節僵硬超過30分鐘且不易緩解,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警訊。周大翔解釋,有些人血液循環不好,也會有類似僵硬的感覺,但活動5至10分鐘後就順暢了,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發炎因子沉積在關節中,所以僵硬的時間會比較長。
2.對稱性關節發炎:不同於單側勞損,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在雙側相同關節發炎。
3.多關節疼痛:若多處小關節如指關節同時發炎,甚至發展成明顯腫脹,如天鵝頸、扭扣指,需特別留意可能是類風濕症狀。
中醫看類風濕性關節炎
周大翔表示,中醫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分為「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兩大類:
1.先天能量(肝腎功能)不足:如肝腎虧虛、腎氣不足,將影響先天免疫力的穩定性,使身體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變差。
2.後天氣血虛弱:後天能量主要用於抵抗外邪,如風、寒、濕、熱。當後天能量無法應付外來侵害時,身體便會動用先天能量,導致免疫系統混亂,產生無法清除的發炎物質,並在關節部位沉積,引發持續性發炎,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治療類風濕
周大翔指出,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降低免疫過度反應、穩定氣血循環,常用到以下方法:
-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排除體內的濕寒毒素。
- 補益肝腎:增強先天能量,提高對抗病邪的能力。
- 耳部放血療法:針對耳輪穴位點刺,每次放血1至5毫升,有助於加快代謝,促進排出發炎物質,減緩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同時搭配中藥增強身體循環,協助清除發炎物質。
要有效緩解及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建議從以下三方面改善生活型態,減少炎症發生:
1.避免高熱量加工食物:高熱量、高油脂、加工食品通常富含精緻澱粉、反式脂肪等,會促進體內發炎反應。
2.維持規律作息:深層睡眠有助於清除發炎物質,若經常熬夜,發炎反應將持續累積。
3.增加活動量:久坐或缺乏運動者,代謝會變差,令發炎物質難以排出。
周大翔表示,早期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並保持運動,有助於強化氣血循環,排除體內發炎物,同時充份休息能幫助免疫系統恢復平衡。
運動有助發炎物代謝
針對已出現關節腫脹或變形的患者,周大翔建議避免劇烈運動,應該循序漸進的進行運動,推薦選擇低衝擊性、有助代謝循環的運動類型:
1.伸展運動: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針對肌肉關節的伸展運動,幫助血流循環至身體末梢,促進發炎物代謝。
2.瑜伽或太極:透過溫和且穩定的運動,有助於提升關節活動度。
3.古典舞身韻拉筋:透過極大幅度的動作拉伸,以自身重量鍛鍊肌力,也可以打開關節,同時配合呼吸,增強血液循環及代謝。
4.水中運動:游泳或水中伸展,可以減少關節負擔。
5.低負重訓練:透過輕度可承受的重量訓練,有助於穩定關節並促進新陳代謝。@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