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由肝癌權威潘冬平的女兒研發、連獲本地及國際比賽多獎的「藥倍安心(Medisafe)」AI網頁,月前爆出「請槍」醜聞,比賽主辦單位均揚言徹查。但此事跟政府及權貴有盤根錯節的關係,本以為將不了了之、「撤查」收場,想不到近日有美國佬「搞事」,可能令事件登上國際新聞。

日前,替潘家千金代工製作Medisafe的美國公司「AI Health Studio(AIHS)」聯合創辦人Ahmed Jemaa,在社交平台發聲明,披露去年3月受潘冬平太太彭詠枝委託,按照她提供的初步概念,由零開始製作Medisafe,其間從未有人告訴他們產品將參與學術比賽。Jemaa認為這個做法對其他參賽者不公平。

Jemaa透露,「請槍」醜聞曝光後,彭詠枝要求公司修改一些關於Medisafe的公開資料,意圖操控輿論,例如將AIHS的角色由協助「從頭製作」(from-scratch build)改為「商業推廣」(commerical rollout);彭又提議付錢給AIHS,要求繼續協助發布訊息給公眾和機構。Jemaa指公司不願配合,於是拒絕再跟彭聯繫。

Jemaa的聲明被Financial Times中文網總編輯王丰轉載,王丰還寫了一段按語:

There appears to be some kind of cover-up campaign going on in HK. Multiple govt affiliated agencies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skin in this scandal. This story could potentially blow up into the biggest education scandal in HK in years. Felicity Huffman comes to mind.

意思是:「香港似乎有人正在行動,想掩蓋一些真相,涉及多個與政府有關的機構及教育團體,它們在這場醜聞中皆有利益牽連。此事可能演變成近年香港最大的教育醜聞,讓人不禁想起Felicity Huffman。」Felicity Huffman是捲入「美國校園招生賄賂案」的荷里活女星,她為了送女兒入名校而行賄,2019年罪成。

看到王丰這帖文,有理由相信潘家千金及其母親快將登上Financial Times了,距離「揚威國際」又邁進一大步。但事件中最值得注意的角色,我認為並非潘家母女,而是疑似歪曲事實、協助壓下醜聞的教育團體及相關組織,包括教育城、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及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至於背後的教育局和選擇冷處理的涉事中學,自然也脫不了關係。

Medisafe獲獎揚名的兩個比賽,一是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主辦、教育城有份籌辦的「2024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一是2025年舉辦的「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有機會參與這發明展的學生,都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在教育局資助下,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甄選及培訓的,當中涉及公帑。

潘同學被吹哨人指控「請槍」後,上述團體立即承諾調查,看看潘同學有沒有作弊違規。若非Jemaa敢於揭露客戶(即彭詠枝)意圖控制輿論的小動作,恐怕真相將石沉大海。截至今天,儘管各方說法仍莫衷一是,事件其實不算複雜——只要弄清楚時間線及一切細節,自然水落石出。

據Jemaa的聲明,事件可追溯至2024年3月。當時彭詠枝委託 AIHS 從零開發平台,彭僅提供概念,無程式碼或技術架構,亦未表明會用於比賽。今年6月,資優教育學苑及教育城向AIHS查詢,AIHS已回覆並提供資料,包括公司註冊文件、簽署的合約、完整電郵紀錄、收款證明及技術文件等,證明2024年3月已接受彭詠枝委託。

想不到學苑及教育城在大約半個月後回覆AIHS,表示已確認涉事學生在2024年1月已提交作品參賽,證明該項目在AIHS受委託前已完成,有充份理由相信是由學生獨力原創云云。但2024年1月,潘同學到底參加什麼比賽呢?魔鬼總在細節,相信AIHS仍然蒙在鼓裏。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近日回覆《Yahoo新聞》稱,根據現時所得的資料,潘同學在2024年1月正式向「第26屆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遞交作品,並在其作品中已提供有關概念及雛形,認為「可證實其原創性」。原來當時潘同學參加的比賽叫「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

翻查資料,這比賽的主辦單位正是新一代文化協會。「第26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禮於2024年3月24日舉行,潘同學的Medisafe獲頒「中學研究及發明(初中生物及健康)」一等獎。那個月,潘太彭詠枝才委託AIHS不久。乍看之下,潘同學似乎在美國公司協助前就已完成發明,並獲頒大獎。然而當中有一關鍵細節,被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刻意隱瞞了。

憑Medisafe在「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獲獎的,其實不止當時就讀中三的潘同學,還有位姓朱的中一女生(見附圖)。得獎名單在此:

https://t.ly/pF64L

左一、二分別是朱同學及潘同學。(圖片來自新一代文化協會網站)
左一、二分別是朱同學及潘同學。(圖片來自新一代文化協會網站)

此外,2024年5月11日,「少年警訊創新科技大賽」頒獎禮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初中組亞軍得獎隊伍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隊員是潘同學(中三)及朱同學(中一),得獎項目也是「Medisafe 藥倍安心」。既然Medisafe最初是潘、朱二人合作完成,問題來了:去年11月獲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金獎及特別嘉許獎,以及今年4月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銀獎的,為什麼只有潘同學一人呢?

根據網上資料,那位朱同學自去年9月開始,似乎已轉讀國際學校了。但轉校歸轉校,不代表她的發明權自動消失,為什麼之後的獎都沒有她的份呢?唯一合理解釋是:2024年1月潘、朱拿去參賽的Medisafe,只有一個粗糙的雛形,跟後來贏得本地及國際獎項的專業水平作品,完全是兩件事,不能同日而語。

留意一個細節:2024上半年,Medisafe只能在「少年警訊創新科技大賽」這種級數的比賽得亞軍,下半年(即AIHS受潘太委託一段時間後)卻能在「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奪金獎,可見根本是兩個層次的製成品。資優教育學苑及教育城含糊其辭,將2024年1月的一份學生作業,跟後來靠AIHS代工而獲大獎的專業產品混為一談,有欺騙AIHS及香港大眾之嫌,也對其他參賽者極不公平。

學苑及教育城若想證明潘同學的發明在去年初已經完成,由始至終是不假外求的原創,至少也應該解釋一下:為什麼同組的發明者朱同學會被排除在「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獲獎名單之外?解釋不到,你的謊話就穿了。然後大家就得追問:為什麼要說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