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爆發基孔肯雅熱,香港錄得5宗外地輸入個案。衞生署署長林文健表示,儘管香港至今尚未錄得本地感染個案,但不排除病毒會在香港出現局部傳播的風險,並指香港高溫多雨的環境有利於蚊子繁殖,將加速病毒的傳播。
林文健指出,基孔肯雅熱病毒目前在香港尚未「落地生根」。然而,由於病毒的潛伏期較長,導致在入境時難以完全堵截所有感染者。他警示,如果市民及各界未能充份做好防蚊措施,便有可能導致基孔肯雅熱病毒在本地出現局部傳播。
他解釋,本港持續的高溫和充沛的雨水,為傳播疾病的蚊子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環境,進而增加基孔肯雅熱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風險。另外,基孔肯雅熱病毒在蚊媒的潛伏期較登革熱短、傳播速度快約4倍,周邊地區疫情嚴峻的話,本港亦有風險。
對於潛在的傳播風險,林文健呼籲全港市民必須「嚴陣以待」。他強調,市民應嚴格遵守各項防蚊滅蚊措施,例如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圍的積水,以杜絕蚊子滋生源頭。同時,衞生署也將持續加強滅蚊工作,以減低整體風險。
他解釋,一旦發現個案,患者要在無蚊環境下隔離6天,以防病毒透過蚊擴散。衞生署亦會將患者密切接觸者列入醫學監測,並在患者曾到訪地點半徑至少250米範圍內滅蚊。
他強調,本港醫院有經驗處理蚊媒傳染病,即使個案上升亦有能力應對。另外,政府公共衞生化驗所每天可檢測數以百計樣本,加上公立醫院、私營服務商,相信能夠應付疫情一旦嚴峻的情況。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可達12天,林文健稱在關口健康篩檢並不足夠,要向旅客宣傳教育,呼籲他們入境後多留意身體狀況。
林文健指出,基孔肯雅熱病徵多屬輕微,包括發燒、頭痛、關節及肌肉痛、皮疹等,普遍數天內痊癒,少數患者或有數個月以至數年的長期關節痛。但是嚴重併發症及死亡情況罕見,不過兒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風險較高。
林提到,世衛仍然收集基孔肯雅熱的滅活及病毒顆粒疫苗的安全與效能數據,衞生署暫未計劃引入,認為防蚊滅蚊及個人防護,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