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越來越多「內容農場」式專頁,有些貌似談科學,有些好像講歷史,但細看一下,就發現其實都是寫小說,三分真七分假,把許多網民都攪糊塗了。例如近日朋友傳來一張香港大學學生合照的老照片,煞有介事標明相中人有何鴻燊、張愛玲和炎櫻(張的好友),還附上一段「說明文字」,開首是「張愛玲與何鴻燊竟然是大學同屆同學!」
該專頁更由一幅照片推演,猜測張愛玲〈第一爐香〉中的喬琪喬很有可能就是以何鴻燊為原型,理由是「喬琪喬是混血,而何也是混血」。朋友問:「這是真的嗎?」我答:「真的,你老豆有鬚,所以有鬚的都是你老豆。」
這幅照片及「說明文字」並非100%虛構,至少「張愛玲與何鴻燊竟然是大學同屆同學」這句話是對的,而照片中也的確有張愛玲。查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黃心村教授的《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2022年初版),那張照片來自香港大學檔案館,沒有修圖,但該專頁卻忽略了最關鍵的背景資料:它是1941年秋拍攝的港大文學院師生大合照,原圖標明「1941 Arts Association Faculty of Art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張愛玲與何鴻燊的確都在1939年入讀香港大學,但張讀的是文學院,何唸的是理學院(化學系)。張在照片中出現,合情合理,可理學院的何鴻燊,又怎會混入文學院的大合照呢?關於這張流傳甚廣的照片,黃心村教授只說「在群體照中找到當年的張愛玲,經過多方確認,認準了是她」,卻從未提過她身邊的是炎櫻,更沒有說何鴻燊站在後排。
照片中的「何鴻燊」,我傾向相信是人有相似。至於炎櫻,原名Fatima Mohideen,有錫蘭人血統,是醫學院學生,也沒理由跑進文學院的合照中。何況根據張愛玲的描述及《對照記》展示的真實合照,炎櫻的個子應該更矮小,有別於港大群體照中那個站在張旁邊的「炎櫻」。我的看法是:照片中的張愛玲可確認是真的,而「何鴻燊」及「炎櫻」就不大靠譜了。
當年在港大的張愛玲是怎樣的呢?黃心村的《緣起香港》有很多非常珍貴的資料,尤其是張愛玲兩個文學院師妹的現身說法,都是前所未見的。黃教授及她的文學院同事管沛德(Peter Cunich),曾訪問所有在世的與張愛玲同期的文學院學生,大多數都表示對張「沒有印象」,除了兩人。
比張愛玲低一屆的黃漪湘(後改名黃晶)依稀記得張愛玲,說:「當年她看上去總有那麼一點傷感。」另一個是莫綺蓮,黃心村在《緣起香港》出版前夕才輾轉跟她聯絡上,當時她已是百歲老人了,在三藩市安享晚年。據黃心村說,莫綺蓮記憶力仍然很好,還清晰記得自己跟張愛玲擦身而過的一幕:
「第一年在去教室的路上撞見了她。她和另一個二年級的同學一起走下坡來。她朝我微笑,戴着一副牛角框眼鏡,鏡片很厚。她的齊肩長髮有點凌亂。其實我跟她沒有任何交往,之所以牢牢的記住了這一幕是因為她居然對我微笑,通常二年級學生看一年級學生,就跟什麼都沒看見一樣,好像你根本不存在,更別說對你微笑了。多年以後,我那時都七十多快八十歲了吧,在銅鑼灣商務印書館買了她的傳記後,才知道當年那個對我微笑的二年級生原來就是她。」(見《緣起香港》第27頁)
莫綺蓮強調了好幾次,張愛玲當時「很普通,很普通」,隨後補充一句:「當年她的鏡片那麼厚,又那樣內向,不愛社交。可看那傳記,她回上海後變化那麼大,真是不可思議。」這個「很普通,很普通」的內向女孩,按理是不大可能認識理學院學生何鴻燊的,更莫說把他寫進小說,幻化成喬琪喬了——留意喬琪喬是中葡混血兒,而何鴻燊有中國、荷蘭、猶太及英國血統,偏就沒有葡萄牙。
〈第一爐香〉描述的喬琪喬是怎樣呢?張愛玲寫道:「他比周吉婕還要沒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人是高個子,也生得停勻,可是身上衣服穿得那麼服貼、隨便,使人忘記了他的身體的存在。」
以上的精彩描寫,恕我看不出何鴻燊的影子,倒是最後一句讓我想起莊子:「忘足,履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忘掉腳的存在,是因為鞋子穿得舒服;忘掉腰的存在,是因為腰帶繫得舒服。)對我來說,發現張愛玲跟莊子在精神上的邂逅,比幻想她跟「賭王」的相遇有趣太多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