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那場漫長而不公的審訊將進入結案陳詞階段。這宗案件,不只是一次司法程序,更是對香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法治精神的重大考驗。自被捕至今,黎智英已被囚禁1,600多日。他的「罪名」,不是暴力襲擊、不是貪污舞弊,而是因為敢於講真話、敢於出版真相,並在風雨中堅守民主理念。這一事實本身,足以顯示香港今日的現實──說真話,也可成為入獄的理由。
今年77歲的黎智英,長期被單獨囚禁於狹小的囚室之中,幾乎接觸不到陽光,也缺乏基本的人際交流。酷熱潮濕的夏季,他要在悶熱難耐的環境中度日。這些長期的孤立與折磨,不只是對身體的摧殘,更是對精神的沉重壓力。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甚至被剝奪了領聖體的權利。對信徒而言,領受聖體是與基督靈性相通的核心聖事。剝奪這種宗教自由,不僅是信仰層面的懲罰,更是一種深層的精神壓迫。
在這裏,我要以一位同路人的身份,談談我對黎智英的印象。筆者自1991年認識黎智英,至今已超過30年。這30多年來,我見證他由一位精明幹練的企業家,蛻變成一位有遠見的自由戰士。他所代表的,是香港的「真良知」,更是世界的「真良知」。這樣的蛻變,並非偶然,而是來自他對真理與公義的執著,以及在困境中不退縮的信念。
黎智英的案件,正處於「生死攸關」的時刻。結案陳詞不僅是法律層面的爭辯,更可能是決定他餘生的關鍵。對香港而言,這一刻同樣是檢視自己是否仍有自由空間的試金石。
黎智英的意義,不止於一人
黎智英的身影,早已超越壹傳媒創辦人的身份。他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人,一位堅信真理與公義的人。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新聞與言論空間急劇收窄,記者採訪需步步為營,出版人擔心作品觸碰「紅線」,市民更自我審查、噤若寒蟬。在這種氛圍中,黎智英選擇繼續堅守,已是極為罕見而珍貴的勇氣。
在國際人權標準下,長期單獨監禁被視為極端懲罰,甚至可能構成酷刑。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及多個國際組織早已指出,超過15日的單獨監禁便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而黎智英在這種情況下渡過的,已是數以年的時間。
他的年齡與健康狀況,本應令司法與監獄系統展現更多人道關懷,但現實卻是冷酷的──不單沒有適當醫療照顧,他的宗教自由亦被剝奪殆盡。
國際社會的責任
黎智英案件的關注,早已跨越地域界限。英國、美國、歐盟及國際人權團體均曾多次發聲,要求釋放黎智英,並停止對新聞自由的打壓。然而,這場聲援必須持續,因為當全球的目光轉移,壓力就會減弱,當權者便更容易恣意行事。
在這個結案陳詞的關鍵時刻,全世界必須再次將焦點對準香港,讓當局知道黎智英的命運,關乎的不只是他個人,而是自由社會的核心價值。對香港人而言,黎智英的案件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願意為自由付出多少代價。或許有人會覺得個人力量微小,對抗龐大的政治機器徒勞無功。然而,歷史證明,正是這些不妥協的個體,推動了人類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黎智英,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結語:是時候釋放黎智英
結案陳詞是最後的關鍵時刻。黎智英的辯護團隊將用盡事實與法律為他爭取公義,而我們,必須用聲音與行動去支持。1,600多日的囚禁,對一位77歲長者、新聞人、信仰堅定的公民而言,已是極重的懲罰。他的「罪」,只是追求真理、捍衛自由。這樣的「罪行」,在一個自稱法治的社會中,應該受到尊敬,而不是鎖鏈。
在歷史的長河中,正義或許會被延遲,但不會被抹殺。黎智英的名字,將與香港的自由抗爭緊緊相連。而今天,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全世界聽到:#FreeJimmyLai──釋放黎智英,還香港一個公義的未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