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近日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呈現一份典型的「減收增利」成績單:總營收400.9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2.7%;淨利潤22.71億元,同比漲20.5%。這份財報揭示了一個事實:康師傅的產品賣得少了,但賺得更多了。而實現這一點的核心策略,就是漲價。

受三大「殺手」夾擊 方便麵「賣不動」

世界方便麵協會統計顯示,2020—2023年三年間,中國方便麵消費量減少40億包,從478億包降至438億包。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持續下滑8.9%。

據知名財經新媒體「功夫財經」報道,40億包是甚麼概念?按每包賣5元計算,這相當於200億元的市場蒸發了。

第一殺手:外賣。

康師傅的困境並非個案,而是整個方便麵行業的生存危機。2024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突破1.27萬億元,用戶5.92億人。平台推出6元「拼好飯」(兩葷一素包配送),直接導致方便麵的性價比優勢消失。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熱氣騰騰的現炒外賣,導致方便麵的消費場景被不可逆地取代。

研究顯示,外賣市場規模每增長1%,方便麵消費量就減少0.0533%。

第二殺手:健康意識。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油炸」和「高鹽高脂」的標籤讓方便麵被視為「垃圾食品」。

第三殺手:高鐵。

高鐵大幅縮短了旅途時間,讓方便麵在旅行途中的「充飢剛需」場景幾乎消失。

「戰略收縮」的背後

儘管康師傅在方便麵(市佔率45%)和飲品業務上仍是行業龍頭,但財報數據暴露了其「困獸之鬥」的窘境。

康師傅營收連續下滑暴露了真正的問題。康師傅上半年方便麵營收134.65億元,同比下滑2.6%。這是繼2024年上半年下滑1%後的再次下跌,下滑速度在加快。飲品業務更慘,營收263.59億元,同比下滑2.6%,直接少了近7億元。

通路收縮揭示深層危機:康師傅經銷商數量從67,215個降至63,806個,減少3,409個;直營零售商從220,623個降至219,124個,減少1,499個。

這意味著康師傅正在主動收縮戰線,放棄那些「不賺錢」的通路。聽起來像是精細化營運,實際上是被迫「戰略收縮」。

從2021年到現在,康師傅的經銷商數量從80,726個降至63,806個,直營零售商從256,567個降至219,124個。三年時間,通路縮水了20%以上。

據報道,這種收縮在短期內能提升單店效益,但長期看會削弱品牌的市場覆蓋能力和影響力。當消費者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買不到康師傅的產品時,品牌力自然會下降。

面對多重壓力,康師傅選擇了漲價,短期內用更高的單價彌補了銷量下滑,穩住了利潤。但這種策略面臨巨大風險:幾毛錢的漲價足以讓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轉向其它品牌。

經典桶裝方便麵從4.5元漲到5元,1升裝冰紅茶從4元漲到5元。這5毛到1塊錢,換算成升幅就是11%~20%。康師傅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直接說:「1升裝冰紅茶賣4.5元可以改善好幾個點的毛利率。」

持續漲價可能進一步疏遠消費者,加速市場份額流失,並非長久之計。

報道說,康師傅的困境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商業真相:沒有哪個行業能永遠高枕無憂,也沒有哪家公司能永遠躺在過去的成功上。

曾經,方便麵堪稱「國民速食」,康師傅更是這個領域的長期霸主。但時代變了,消費者的需求變了,競爭格局也變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