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七月將至,台灣故宮表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將於9月11日在捷克開展,展覽包含「東方的神鬼傳奇」單元,有描繪鍾馗的「清‧霏雪地套紅玻璃鍾馗鼻煙壺」,還有「聊齋誌異」的「畫皮」故事。

台灣故宮表示,8月23日適逢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天氣漸漸由熱轉涼,亦是民間俗稱的「鬼門開」。在這充滿傳說色彩的時節,「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進入開幕倒數階段,將於9月11日在捷克國家博物館盛大揭幕。

台灣故宮131件文物遠赴捷克,國寶《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也將登場;圖為經典虹橋場景。(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131件文物遠赴捷克,國寶《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也將登場;圖為經典虹橋場景。(台灣故宮提供)

捷克國家博物館除了展出故宮人氣國寶「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經典文物,今天(20日)台灣故宮更搶先曝光「東方的神鬼傳奇」單元中的奇幻展件,訴說蘊含東方傳說意象的文物故事。

圖為清‧翠玉白菜。(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清‧翠玉白菜。(故宮南院提供)

台灣故宮指出,自古以來東西方對神秘靈異的想像,成為文人與畫家筆下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台灣故宮說,在17、18世紀的捷克民間,流傳著關於城堡幽靈、女巫與吸血鬼的傳說;同一時期的東方,則有失意文人蒲松齡創作《聊齋誌異》,當中收錄491則關於山神、鬼魅、狐仙、花精與動物魂魄的故事,為人們的超現實想像開啟無限空間。

黃曆七月應景登場,台灣故宮捷克展將展出《聊齋誌異新評‧畫皮》,描繪男子隔窗撞見鬼魅繪製人皮的驚悚瞬間。(台灣故宮提供)
黃曆七月應景登場,台灣故宮捷克展將展出《聊齋誌異新評‧畫皮》,描繪男子隔窗撞見鬼魅繪製人皮的驚悚瞬間。(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捷克展「東方的神鬼傳奇」單元,以具象的藝術語言,將經典神怪故事呈現給歐洲觀眾。《聊齋誌異新評‧畫皮》描繪一名男子隔窗撞見鬼魅繪製人皮面具,戴上瞬間化為絕色佳人。他這才恍然明白邂逅的美人竟是鬼魅幻化而成。

故事描述男子後來倉皇求助道士捉鬼,卻反遭鬼魅挖心而亡;妻子悲痛之餘,依循隱士指點幫助丈夫奇蹟復生。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展現古人對人鬼變化的奇想。

台灣故宮表示,除了文學故事中的鬼魅,還有鎮邪護宅的神明形象。古人相信鬼可被驅除,因此在文人與畫家筆下誕生這位能捉鬼甚至將鬼吞入腹中的「鬼王」。鍾馗形象通常是身材魁梧、滿臉鬍鬚、身著官服、手中持劍或摺扇的中年男子,象徵驅魔鎮宅的力量。

台灣故宮捷克展將展出《清‧霏雪地套紅玻璃鍾馗鼻煙壺》,以半透明白玻璃為胎體,點綴如雪花般的氣泡,故名「霏雪地」。器身套上紅色玻璃,雙面雕刻鐘馗形象,其中一面鍾馗仰望天際,奔走疾行;另一面鍾馗劍指蒼穹,俯視前方,動靜對比鮮明。周圍襯以松柏、蝙蝠和異獸,細節刻劃細膩,呈現剪影般的浮雕效果,巧妙融合東方傳說意象與精湛工藝。

台灣故宮響應外交部與文化部推動的「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將於9月11日至12月31日在捷克國家博物館推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展覽以10個主題單元、131件珍貴文物搭配數位展件,呈現故宮典藏的精彩故事,邀請歐洲觀眾親臨感受東方神鬼傳奇與藝術交融的獨特魅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