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穩定幣成為全球金融領域的熱門議題。香港在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成為全球首批監管穩定幣的市場之一。但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卻在接受無綫新聞專訪時,中毫不諱言地表示,投資者反應熾熱,擔心詐騙風險增加。
葉志衡表示,證監會今年上半年收到265宗涉及虛擬資產交易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境外投資者,原因包括詐騙、平台遭黑客入侵被盜走資產、資金被凍結等。
在中國大陸,一場名為「鑫慷嘉」的騙局,套用「杜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的虛假外衣,利用USDT(美元穩定幣)和承諾的2%日息作為誘餌,已經將近200萬人捲入其中,涉案金額高達180億元人民幣。當主謀黃鑫卷款潛逃後,甚至在境外囂張地嘲諷受害者:「拿走不屬於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
這宗案件不僅揭示了穩定幣騙局的猖獗,更折射出中國普通投資者對「穩定」二字的盲目信任,以及監管空白下的脆弱性。然而,這些民間騙局無論其規模多大,與中共正在醞釀的一場「陽謀」相比,都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中共正考慮首次允許發行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這是其自2021年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以來,對數碼資產立場的重大轉變。
「國際化」野心與數碼人民幣的困局
長久以來,中共想讓人民幣挑戰美元國際地位,始終是它揮之不去的執念。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7日也在其官方網誌中寫道,要通過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推動更多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作更積極貢獻」。
然而,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即使到了2025年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依然在2.88%的低位徘徊,而美元則佔據著47.94%的絕對主導地位。在不包括歐元區的國際支付領域,人民幣在2025年7月佔比2.11%,美元佔比則高達59.59%。
其實,中共早在11年前(2014年)就開始布局數碼人民幣(e-CNY)。但時至今日,數碼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幾乎為零。為甚麼?原因再簡單不過:一個被鎖死在籠子裏的貨幣,無論其形態是紙張還是數字,都不可能在自由世界大放異彩。
中共治下的經濟模式,其基石之一就是嚴苛的資本管制。普通公民每年只有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企業和機構的跨境資本流動則受到層層審批和監控。最近,對外資金通道全面收緊,跨境匯款單筆人民幣5,000元或外幣等值1,000美元及以上就要查證身份。
這種體制與貨幣國際化所必需的自由兌換、自由流動、幣值穩定和政策透明等核心要素,從根本上就是背道而馳的。數碼人民幣本質上只是流通中現金的替代,其流通依然被牢牢鎖在中共的金融監管體系內,境外用戶無法自由持有和兌換,自然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國際化。
穩定幣是「替身木偶」
正是在數碼人民幣國際化舉步維艱的背景下,穩定幣這個概念進入了中共的視野。
根據路透社8月20日的獨家報道,中共國務院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審查一項推動全球人民幣使用的路線圖,其中就包括了允許發行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這一重大政策轉向。消息人士稱,高層認為在美元穩定幣全球影響力日增的背景下,穩定幣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希望的工具」。
中共看中的並非穩定幣背後的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而是它作為「代理」或「替身」的潛質。既然直接開放資本賬戶風險過高,那麼能否創造一個「離岸人民幣數字代幣」,讓它在境外流通,製造人民幣已經走向世界的幻像呢?這套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但其內在的欺騙性也暴露無遺。
現在不妨推演一下,如果人民幣穩定幣完全在中國境內發行和流通,那它存在的意義是甚麼?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從大城市滲透到鄉鎮的中國,在官方數碼人民幣App已經推廣多年仍遇阻的情況下,再搞出來人民幣穩定幣,哪裏有應用場景呢?
因此,它的主戰場必然在境外,基本可以確定就是在香港展開。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香港急於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然而,核心的悖論在此刻浮現:
一個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穩定幣,中共會允許它與境內的人民幣進行1:1的無限制自由兌換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一旦允許自由兌換,就等於在資本管制的「大壩」上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這對於中共而言,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所以,未來的人民幣穩定幣,幾乎可以肯定其兌換過程必將受到嚴格的額度管理、用途限制和身份審查。它或許可以被用於「一帶一路」項目的結算,或者可能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進行貿易支付——正如路透社報道,中共高層計劃在8月底於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上討論此事。
但對於全球範圍內的普通用戶和金融機構來說,它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穩定幣」,而更像是一個用途極為受限的「人民幣兌換券」。
精心設計的風險轉嫁機制
一個無法自由兌換的穩定幣,其內在價值是極其脆弱的。一旦中國經濟出現重大波動,或者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市場對其信心動搖,被拋棄的壓力將是巨大的。
在傳統的金融體系中,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面臨巨大貶值壓力,其中央銀行需要動用外匯儲備來捍衛匯率。但在人民幣穩定幣這個設計裏,中共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因為發行穩定幣的主體,將會是金融機構或商業公司,而不是中共央行本身。所有的風險和損失,將由發行穩定幣的商業機構、信任它並持有它的境外投資者、以及把它作為結算工具的貿易公司來承擔。
而中共,則可以兩手一攤,宣稱這是市場行為,是金融機構自身經營不善導致的問題,與它無關。它既在前期享受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虛名,又在風險爆發時撇清責任,讓私營部門和境外投資者為它的政策野心買單。
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人民幣穩定幣,不過是中共將國家信用風險和宏觀經濟風險,巧妙地外判和轉嫁給商業實體的一種金融工具。它用「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名頭,掩蓋了其背後不願承擔開放義務、卻又想攫取開放紅利的真實意圖。
回顧歷史,從P2P爆煲到恒大危機,這種將風險社會化、讓民眾和市場承擔最終損失的劇本,已經上演過很多次。如今,這個劇本似乎正準備換上「穩定幣」的新外衣,在更廣闊的國際舞台上再次上演。
所以,再次提醒企業和個人,當一個缺乏透明度、無法實現真正自由流動的人民幣「穩定幣」出現,這或許不是機遇,而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圍獵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