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署購買冒牌水風波持續發酵,坊間關注今次招標為何不再採用評分制,只要符合基本技術要求便價低者得。財庫局及物流署今日(25日)在回應《明報》查詢時首次透露,物流署署長按既定機制批准招標不採用技術評分。同日,《信報》余錦賢專欄揭露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一項涉及7千萬元的中文書招標項目同樣不設評分制。 

物流署在2023年招標採購瓶裝飲用水時採用評分制度審核標書,但今年再次招標時未有使用該制度。根據政府現行《物料供應及採購規範》及《財務通告第2/2019》,政府提倡部門採用計分制度,若不採用,須經首長級職級人員批准,部門亦需每半年向物流署報告不使用評分制的投標項目。

財庫局和物流署回覆《明報》表示,鑑於飲用水規格清晰簡明,除食品安全要求外,原有評分制度下的評核項目,例如交貨期從7天縮減至5天等條件,已被納入招標文件的基礎條款,因此未有採用評分制度,且此舉不會影響對水質的要求。基於上述考慮,物流署署長按照機制批准不採用技術評分。

政府自2019年起調整「技術」相對「價格」在標準評分制度中的比重,「技術」佔比從過去的30%至40%提升至50%至70%;「價格」則從60%至70%下調至30%至50%。然而,同年推出「支持創新」採購政策,採購規範隨後進行了多項相應修改。政府近日向傳媒表示,相關的財務通告一直有效,每次採購通常會根據貨品的特性及市場上的技術差異等因素,決定招標條件及評審方式,包括是否採用評分制度。

圖書招標亦不設評分制

此外,《信報》余錦賢專欄今日引述消息指,今次事件可能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近期還有其它採購項目同樣不設評分制。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向余錦賢表示,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一項涉及7千萬元的中文書招標項目同樣不設評分制。

有書商向江反映,物流署正為公共圖書館招標一個為期3年、總金額達到7千萬元的中文書籍項目,9月5日截標。在8月19日,即購買冒牌水風波被爆出後不久,康文署向投標者舉辦簡介會,雖然投標者仍須提交公司背景,但最終評核時只會考慮價格,準則與以往有明顯分別。

江玉歡質疑,新的招標規則令沒有經驗的公司有機會僅靠低價搶標,影響了本地有實力、經驗和技術的企業的公平競爭機會,更可能影響到圖書館書籍質素和可靠性,有損公眾利益。她認為,政府飲用水事件已暴露了放寬招標準則可能帶來的風險,當局應加入更全面評估標準,保障公帑合理運用。@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