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署早前爆出「購買冒牌水」風波,引發社會對招標制度漏洞的廣泛關注,連帶揭露其它部門在採購項目中可能過份追求低價的問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10日)在立法會回答質詢時強調審批招標過程「有規有矩」,跨部門專責小組正調查「購買冒牌水」事件;又稱採購絕非價低者得,否認取消評分制會犧牲質素。
財庫局和物流署早前向傳媒表示,鑑於飲用水規格清晰簡明,除食品安全要求外,原有評分制度下的評核項目,例如交貨期從7天縮減至5天等條件,已被納入招標文件的基礎條款,因此未有採用評分制度,此舉不會影響對水質的要求。基於上述考慮,物流署署長按照機制批准不採用技術評分。
許正宇今日在立法會大會上表示,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全面檢視採購制度,審計署亦正在審查。專責小組8月下旬首次會議,聚焦優化盡職調查、招標準則、合約管理和質素保證,同時探討部門間資訊共享機制。
許正宇指,政府物流署負責通用物品及逾1千萬元貨品採購,部門則自行採購服務及低價值貨品,須嚴格遵循《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採購由部門訂定要求,經投標書評審委員會及部門首長級投標委員會審核,較大額採購需交物流署或中央投標委員會審議。
為加強監督,部門每兩年須自行評估,物流署設專隊抽查採購紀錄,過去3年平均每年查核逾100個項目,並提出改善建議。物流署亦舉辦培訓,3年內逾20場活動,參加人次超1,600。
議員質疑取消評分制損質素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質疑,為何更改招標審批制度可由署長一人決定。許正宇回應指,採用其它方式代替評分制並未影響質素把關,所有採購均按既定機制和框架執行,形容為「有規有矩」。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指,在公共圖書館採購中文書的招標中,取消了以往的評分項目,僅以價格作為唯一審核標準,變成「價低者得」。他批評此做法破壞出版業界的健康生態。他提到,中國大陸正推行「反內卷」政策,香港應引以為鑑,避免採購制度造成本地市場「內卷」。
許正宇澄清,外界誤以為取消評分制會導致質素下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解釋,雖然公共圖書館採購中文書的招標未採用評分制,但是以往評分項目的要求,如提供樣本、電子版發票及訂單清單等,已轉為「基本技術要求」。即使投標價格再低,若未能符合技術要求,亦不會中標,採購過程「絕對不是價低者得」,價格並非唯一考慮。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表示,近日一間屢次投得政府標書的餐廳,因母公司旗下另一子公司違反勞工法例,而未能中標。邵憂慮此舉會影響大集團中標機會,呼籲當局再仔細考慮。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應,不評論個別事件,但強調當局正跟進,已協調及溝通,專責小組亦會考慮相關原則。@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