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的商務樓宇空置率已逼近或超過20%的警戒線,上海近日率先出台了全國首個商務樓宇更新專項規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下行,星級酒店都擺地攤,實際撐不了多久;所謂「商改住」是為了幫助商家清庫存,但經濟衰敗是大趨勢,中共已無力恢復。
上海市政府於7月29日發布了《關於推進商務樓宇更新提升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共地方政府自2017年以來首次對「商改住」禁令做出調整。《意見》鼓勵商務樓宇結合自身情況拓展功能,如將房間用於租賃住房、教育培訓、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
雖然《意見》允許租賃,仍不允許商務樓宇作為住宅進行買賣,但此政策導向明顯,中共官媒新華財經稱,這意味著暫停八年之久的「商改住」在上海迎來了「破冰時刻」。所謂「商改住」是「商業改住宅」的簡稱,指的是將原本規劃為商業用途的物業(寫字樓、公寓、商舖等),改造或轉用途為住宅使用的現象。
星級酒店「擺攤外賣」分析:撐不了多久
中國的五星級酒店從6月開始,出現一批將「擺攤外賣」併入日常經營模式的五星級酒店。如鄭州的五星級酒店永和鉑爵國際酒店(Noble International Hotel),外賣價格很接地氣,花捲標價2元一個,和地攤無異,匹配了永和鉑爵酒店打出的口號「星級手藝,街頭價格」,網民們則直呼「地攤價格」。
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於8月23日告訴《大紀元》說:「商務樓宇出租也好,五星級酒店擺地攤也好,都是中國經濟下行的表現,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身段。」「中國人口斷崖式的減少,消費水平的大幅下降都是不可逆的了。」
「不久前有朋友問過我:如此這般,他們不就賠了嗎?能堅持多久呢?我當時對朋友說,這涉及兩個問題。其一,出租或擺地攤是賠本做生意,撐不了多久;其二,他們以前是暴利,現在再降低利潤也只是縮減以前的利潤庫存,一時半刻兒傷不了筋骨。但從宏觀上看中國的經濟走向,都不會有好結果,因為中共政府已無力恢復中國經濟。」
業界認為:直接推動上海商務樓宇政策轉向的原因是空置率已超過20%警戒線。
一線城市商用房空置率 上海深圳破紅線
萊坊研究院(Knight Frank Research)的報告顯示,上海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升高至23.2%,環比上漲顯著;2025年第一季度的空置率為22.2%,比2024年年底上升了0.6個百分點。萊坊研究院是英國知名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旗下的專業研究與諮詢機構,專注於地產市場的數據分析、趨勢研究與策略諮詢。
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的報告中,上海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略高,2025年第二季度的空置率為23.6%,第一季度為23%。戴德梁行是一家全球性的房地產服務與諮詢公司。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甲級寫字樓的整體平均空置率到了23.7%,環比上漲了0.5個百分點。和戴德梁行類似,第一太平戴維斯也是全球領先的房地產服務公司。
行業內普遍把20%空置率作為風險控制紅線,超過20%,意味著表明供過於求,投資回報和金融風險增加,市場易陷入「高空置率-租金下跌-資產貶值」的惡性循環。理想的空置率是5%~10%,表明供需平衡,租賃市場活躍、健康。空置率超過10%後,則表明市場開始承壓,但還能消化。
熟悉中國金融和政治體系的日本時政評論員黃凱8月24日告訴《大紀元》說:「實際空置率可能會比統計報告出來的更高。」
分析:拓寬商業樓用途 是為清大量庫存
黃凱認為,目前中國拓寬商業樓的用途是為了幫助不動產商清庫存。他說:「如果說邏輯的話,就是幫助不動產商清庫存,如果現在還保持著那些限制,那麼中國不動產企業的資金問題就會更為嚴重。」
中國智研智庫的報告顯示,深圳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在2025年可能突破45%,主要原因是新增供應急增,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未來五年內,深圳新增供應量預計高達800萬平方米,幾乎接近現有的存量規模。萊坊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的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深圳在該季度的甲級寫字樓存量首次邁過1,000萬平方米大關,當時深圳的甲級寫字樓市場平均空置率為24.5%。
深圳寫字樓空置率上升的同時,整體平均租金在繼續下跌。《報告》稱:回顧全年,深圳市甲級寫字樓的租金尚未止跌,已連續下滑10個季度,且全年累計跌幅同比擴大,整體市場仍在調整中向下尋找支撐位。
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都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可理解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核心節點,不僅國民生產總值高,也是金融中心和外資聚集地。一線城市也常作為政策試點。
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總體在16%~19%的區間波動,租金仍在下跌。
廣州房天下網站的報道稱,廣州甲級寫字樓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空置率約為15.0%,並強調租金已經連續16個季度下跌。戴德梁行的半年報告則顯示,廣州2025年上半年整體寫字樓(不區分等級)空置率已達19.8%,反映出商業寫字樓市場整體承壓。
中共曾禁「商改住」銷售量應聲下跌
「商改住」禁令始於2017年。2016年,多個城市開始出現住房限購的政策。住房限購政策出台後,不少剛需消費者和投資客轉向商業用房——因其不限購、單價低、地段優越,吸引大量個人資金湧入,導致商務用房的價格快速上漲。
2017年年初,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更嚴格的住房限購令,該波限購被中國媒體稱為「史上最嚴」限購潮;同年,各地出台「商改住」禁令。
如珠海(2017年1月)和天津(2017年2月)僅從設計規範上限制酒店式公寓的審批;而北京在2017年3月出台的調控政策,明確禁止商業用房改為居住用途,同時要求新建商辦項目的最小分割單元不得低於500平方米,且只能賣給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隨後相繼出台了最嚴的「商改住」禁令。
系列「商改住」禁令出台後,銷售量應聲下跌,並且銷售增長率始終為負。2018年時,商業用房的銷售額約為1.3萬億元,2024年時,銷售額已跌至3208億元,即減少了約75%。#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