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8月25日),停牌超過18個月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最終被摘牌,其爆煲、退市所帶來的衝擊波,正在持續傷及中國經濟。恒大曾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地產商,市值一度高達港幣3700億元。

恒大被摘牌 市值較高峰期蒸發99%

8月25日早上9時起,恒大正式退市,結束了其在港股的16年上市之路。

此前8月20日,港交所就公告,自8月25日上午9時起,中國恒大的上市地位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予以取消。對此,恒大表示,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的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覆核。

恒大曾是中國銷售額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該集團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上午10時18分起停牌,截至今年7月28日,已連續停牌18個月。其未能滿足復牌指引,未能恢復買賣交易,沒有實現復牌。

恒大市值高峰時期曾超過3700億港幣。停牌前,中國恒大股價僅剩0.163港元/股,總股本132億,總市值約21.52億港元,較高峰期市值蒸發99%。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總監王丹對BBC表示:「一旦被摘牌,就不會再回來了。」

負債2.39萬億元 影響深遠

據恒大財報,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大的總負債額為2.3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總資產僅有1.74萬元。這顯示,即使變賣所有資產,恒大也無法償清所有債務。

8月25日,北京市才良律師事務所「王才亮律師」發博文說,「這不僅僅是恒大的喪鐘,也是以拆房賣地為核心的中國土地財政窮途末路的標誌。2.4萬億錢從哪來?又去哪裏了?問題沒有終了。 ​」

2021年9月,恒大爆煲,資金鏈斷裂。微博大V、青島樓市學者張百忍在其微博帳戶「百忍說」上感嘆,「這成為東方大國房地產上、下半場的轉折點。掙扎4年之後,恒大終於正式退市了,一個金融鬧劇結束了,皮帶哥還在裏邊呢。 ​」

2025年8月25日,恒大退市。北京環聞網傳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環聞財經-肖力軍」發博文分析,這是中國恒大發展歷程中一個無法忽視的節點,「結束了在資本市場16年的跌宕起伏。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在房地產行業乃至整個金融市場激起千層浪」。

文章說,恒大退市,絕非一家企業的簡單落幕,它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意味著徹底失去了資本市場的輸血通道,融資渠道徹底關閉,品牌聲譽也嚴重受損。曾經信賴恒大品牌的消費者,如今對其信心大打折扣,無論是樓盤銷售還是其它業務開展,都變得難上加難。」

對恒大的股東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退市之後,股票雖然依舊有效,但無法在公開市場上交易流通,價值大幅縮水,基本血本無歸。不少散戶投資者,原本期望能在資本市場分一杯羹,如今卻只能無奈承受巨大的損失。股吧裏,哀聲一片。」

對恒大的債權人來說,追討債務之路變得更加艱難。清盤過程複雜且漫長,境外無擔保債權回收率僅2%~9%,「許多中小供應商為恒大提供了建材、勞務等服務,卻至今未能收回款項,一些企業甚至因此面臨倒閉危機,無數員工因此失業,生活陷入困境。」

此外,博文還談到,「恒大2.39萬億的巨額負債,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對持有其債券的金融機構。雖然相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防範系統性風險,但局部金融震盪仍難以避免。

「恒大還有約70萬套爛尾樓未交付,資金缺口約3000億,保交樓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儘管政府一直在通過專項借款、紓困基金等方式支持項目完工,但失去資本市場運作後,復工率是否會下降,仍讓人憂心忡忡。」

恒大落幕 中國經濟受重創

路透社引述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經濟學家Gary Ng分析稱,恒大退市「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的」,但仍標誌著中國房地產行業黃金時代的結束。

中共在COVID-19疫情期間實施清零政策,重創中國經濟,解除清零後,中國經濟復甦乏力,消費者信心下降、供應過剩以及債務不斷攀升,阻礙了房地產市場的復甦。與此同時,已低迷四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也在持續拖累中國經濟。

房地產行業曾佔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過去幾年來中共當局不斷嘗試重振房地產業,但收效甚微。香港奧陸資本首席投資官蔡金強表示,「當人們口袋空空時,很難重振消費需求和情緒」。

當下,中國面臨多項重大挑戰,包括美國的關稅政策、地方政府高額債務、消費疲弱、失業問題,以及人口老齡化等諸多棘手問題。

王丹指出,「房地產低迷是經濟最大的拖累,也是消費受抑的根本原因」。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加西亞-赫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指出,樓價下跌至少30%,導致許多中國家庭的儲蓄貶值,這使得他們更不願意消費和投資。

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資產和房地產泡沫發出警告的經濟學家謝國忠也表示,中國房地產泡沫在2021年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破滅。四年來,新建住宅的銷量減少了一半。小城市和大城市郊區的樓價也下跌了一半,一線城市中心區的樓價下跌幅度高達30%。

華爾街投資巨頭高盛在6月曾警告,中國樓價將持續下跌至2027年。但是,加西亞-赫雷羅則表示:「目前看不到真正的曙光。」

據克而瑞地產研究的數據顯示,中國百強房企的新房銷售量已連續兩個月下降幅度超過20%。這種不斷惡化的降幅表明,自2024年9月以來的刺激經濟計劃的效應正在消退。6月份新樓價格環比下跌0.27%,為八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多家房企面臨清盤 77家債務違約 30家退市

自2021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香港法院已至少向六家中國開發商發出清盤令。恒大地產的清算程序仍然是最複雜的一起,並為其他經歷類似過程的開發商提供參考。

8月11日,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被香港高院下令清盤。這是繼恒大以來中國最大的房企清盤案(以資產規模計算)。

與此同時,房地產巨頭碧桂園仍在努力與債權人達成協議,試圖免除逾140億美元的海外債務。在多次延期後,下一場香港高等法院清算聽證會預計將於2026年1月舉行。

杜克大學的喬仕彤教授表示,「整個房地產行業都陷入困境,更多中國房企將會倒下」。

此外,中指研究院8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開始出現房企債務違約,2021年違約數量明顯增多,達16家;2022年密集爆發為44家;截至2025年8月,共計77家房企發生債務違約。

2022年至今,有30家房企退市,除個別上市房企私有化退市外,27家被動退市,其中A股14家,原因為面值退市及連續虧損;H股13家,原因為財報難以發出及難以達成復牌指引,未能復牌,停牌超過18個月。

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重整獲批,化債總規模超過人民幣1.2萬億元。#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