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鏈持續轉移與中美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大陸外貿型製造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大陸傳統外貿大省近期接連傳出工廠關停、訂單流失的消息,廣東、浙江等業界普遍憂心「中國製造」正陷入新一輪困境。
2025年,受全球產業鏈轉移的影響,中國大陸外貿型企業成為業務縮減的重災區。珠三角作為大陸外貿工廠最為集中的地帶,如今景象已與往日繁忙截然不同。記者在深圳、東莞及廣州番禺採訪多位工廠經營者與當地居民時了解到,不少工廠大門緊鎖,廠房外張貼著出租告示;被辭退的工人則湧向廣州就業市場,等待新的工作機會。
深圳龍崗區橫崗一家電子開關工廠負責人薛鳴(化名)8月26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今年初以來,外商對產品需求明顯轉向越南,導致訂單大幅下降:「今年2月份以來,我們接到的美單比去年減少超過三成。原本每月出口兩三個貨櫃,現在只能勉強維持一個貨櫃。廠裏幾十個人,大部份放假,產能利用率不到五成。」
薛鳴坦言,歐美客戶為了規避關稅,把大訂單轉移到越南、孟加拉,留給中國廠商的多是小批量、低利潤的零星訂單。「我這裏很多機器都閒著,但機器要折舊,房租要付,做與不做都是虧,最後只能考慮停產。」
浙江義烏、溫州等外貿重鎮同樣深受衝擊,出口訂單下降導致企業處於半休眠狀態。當地一家鞋類出口工廠經營者方浜(化名)向《大紀元》透露,雖然仍有訂單,但價格被國際買家壓得很低,幾乎無利可圖。他說:「以往一雙鞋可以賺兩三塊美金,現在只能賺幾毛錢,還得承擔原材料、人工、運輸等不斷上漲的成本。你說我還賺甚麼錢?溫州八成鞋廠訂單都被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了。」
方浜說,他一個在體制內工作的朋友勸他把工廠遷移到東南亞地區。「我一個工商局的朋友今年初就勸我把廠轉移到國外。他說全球產業鏈正在離開中國,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企業關門嗎?你現在不走,以後恐怕來不及了。」
方浜引述體制內的消息稱,據浙江省工業協會內部統計,僅上半年,就有數百家中小出口工廠選擇停產或關閉,更多企業處於「半死不活」狀態。
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當前困境並非西方國家限制中國產品這一單一原因,大陸本身的經商環境,包括「強制社保」、動輒重罰企業的政策,也讓工廠步履維艱。
浙江一位關注中美貿易的企業經濟顧問沈志勇(化名)對記者說,在地緣政治對抗中:「首先,中美摩擦持續升級,美方加徵關稅後,部份客戶直接選擇『中國+1』模式,轉向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其次,中國沿海地區工資與環保成本上升,使傳統的成本優勢逐漸喪失。」
義烏一位出口玩具企業銷售部經理黃偉(化名)感嘆說:「我們這行做了二十多年,沒想到有一天越南、印度能跟我們拚價錢,甚至比我們還便宜。今年3月份到現在,訂單比去年少了一半還多。我的一些老客戶不斷提醒要分散風險。如果我把產品從其它國家繞道去美國,越南、馬來西亞海關都在查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查到也要加稅,那樣不但沒錢賺,還要虧本。」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者表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外貿工廠的關停與縮減,表明中國出口導向型產業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境地。大陸如何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找到新定位,當局必須獲得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的信任,「目前看起來很難做到這一點」。
受訪者普遍認為,隨著全球產業鏈轉移出中國大陸,製造業訂單繼續減少,外貿企業和製造業正持續萎縮。正如方浜所說:「我們不是不想堅持,但問題是堅持下去還有沒有未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