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手機螢幕被騙巨款

先看幾則資訊。較早前有騙徒以電訊商之名聯絡受害人,聲稱其大灣區免費數據計劃使用期滿,將在銀行帳戶自動扣數,當受害人表明無意繼續時,電話轉至自稱銀行職員的同黨,聲稱可協助取消自動轉賬服務,期間受害人分享了手機螢幕,並進行網上理財,最終被騙去550萬。去年6月,部份新高階電腦預載的微軟視窗包含Recall功能。該功能利用影像記錄用戶用電腦的行為,以非加密式儲存於硬盤,並可利用語音搜尋紀錄,原先目的是協助用戶找回過去資料,但結果惹來巨大批評,因功能無差別擷取螢幕資料,包括帳戶登入密碼及其它敏感個人資料,即使儲存於硬盤,亦有可能因安裝的軟件又或系統被入侵而被讀取。即使微軟作出多番改善,至今功能依然有很多漏洞,未能釋除用家對私隱的疑慮。類似功能更進化成Copilot Vision,可實時觀看及分析電腦畫面,並回答語音提問。ChatGPT、Grok、谷歌Gemini等亦有同類監察螢幕的功能。各種電子裝置亦積極將同樣功能嵌入,甚至變成預設功能。當然不能抹煞屏幕分析功能有些好處,例如提升生產力、提供個人化服務,或可提供數碼資訊安全避免釣魚威脅等。一旦相關功能將螢幕資料上傳至雲端,就會帶來中間人攻擊、資料被濫用、分享至第三方及洩漏的風險。

 

隱晦方式監察螢幕

若派一個人看着並記錄你的一切數碼行為,你馬上意識到風險並拒絕。可是只要換個模式,透過利用軟件或AI媒介隱晦提出看着你屏幕的要求,大多人便放鬆意識,毫不在乎地讓另一方着你的螢幕。從上述事件可以得知,一旦有另一方看到你的畫面,必須考慮風險。請勿低估屏幕被監察的風險,私隱資料被取去可令你直接招致金錢損失或身份被盜。AI工具盛行,錄影片段有AI協助可榨取額外資料。太多人對你在裝置上的行為及資料感到興趣。政權永遠覺得安全受到威脅,需要取得所有人的所有資料作出監控。商家希望取得所有數據,目的可能是提升服務,但亦可能以數據變成利潤。騙徒希望套取可偷取金錢的資訊。真正協助你而看着你的螢幕的怕且不多,需要連續監察屏幕更可能是零星個案。明顯地,風險與得益不成比例。除了上述,還有其它你也許未有為意的方式看着你的屏幕。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入侵性強的軟件,透過授權擷取螢幕畫面。再有就是四處高清監控鏡頭,直接錄取影像資訊。某些政權執法機構的監視系統,既有人面識別功能,還延伸至公共交通工具監察系統,連計程車亦強制安裝車廂監察裝置,執法機構按需遠端存取資料,甚至延伸至私人屋苑閉路電視。在這些監察系統下,你與手機的互動及螢幕上資料可能被清楚記錄,包括密碼。當然還有專門跟蹤目標人物進行「肩窺」(shoulder serving)竊取訊息。

監察螢幕示意圖。(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監察螢幕示意圖。(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對看着你螢幕的人說不

你需要採取適當行動,控制相關風險,避免裝置螢幕被窺而失去個人敏感資料。首先,任何提出遠端看到螢幕的要求,你應即時拒絕,先停一停想一想,並透過其它方法核實對方身份,或尋找其它處理問題的方法。其二,檢查所有安裝的軟件,查清楚實際控制者的身份及所在地,避免使用任何來自極權國家的軟件。即使軟件查證安全亦要管控授權,避免軟件不通知而自動擷取畫面資料。其三,留意裝置內有否智能系統監察螢幕及其相關設定。現階段最好停止相關功能。用戶可按實際情況短暫開啟,使用完畢馬上關閉功能。你需要了解智能系統取得資料後的儲存位置及如何刪除資料。請閱讀私隱政策,確保有關資料不被濫用及不當分享。其四,使用電子產品時請留意四周的監察系統,尤其是裝置上方的位置。不能假設公共運輸系統就有私隱。應避免在任監察鏡頭錄得的範圍進行解鎖或其它高度私隱的操作。解鎖時請合適地遮蓋螢幕。雖然利用生物認證解鎖可避免監控鏡頭取得密碼,但使用前必須衡量被迫利用生物認證解鎖的風險,因為你無法否定你擁有密碼。使用生物認證時請確保裝置擁有硬件安全模塊,同時設定類似安卓的Lockdown功能,需要時可強制使用密碼解鎖。最後,請於裝置螢幕上貼上反光保護貼,限制視角。

個人電子裝置操作時涉及大量私隱資料,看到螢幕的任何一方,不管是透過現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皆構成威脅。別再低估風險,避免成為騙徒的下個目標,讓名字出現在身份被盜的名單上。◇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