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一場叫「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的「盛事」在香港開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也出席致辭。打着「香港哲學」的幌子,還以為由香港各大學的哲學系舉辦,可細看背景,才知道主辦者原來是香港哲學研究院、紫荊文化集團、《大公報》、《文匯報》、《星島日報》及《香港商報》,實在耐人尋味。

針對這個論壇,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張燦輝已寫了兩篇文章批評:一篇是〈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一個沒有香港各大學哲學系參與的「香港哲學」論壇〉;另一篇是〈評杜維明教授在哲學紫荊論壇發表《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的主題演講〉(這篇跟李瑞全合寫)。張教授上星期傳來大作,還問我要不要評論一下。

其實張教授的批評已經一針見血:「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符號政治(Symbolic Politics)操作。一個在香港舉辦、以『香港』和『哲學』為名的官方論壇,卻系統性地排除了香港所有大學的哲學系,這件事本身就揭示了其核心的政治意涵......這場論壇的首要目的,是在於爭奪香港文化與思想領域的話語權。」

這類由「爱国人士」插旗、旨在掌控話語權的組織和活動,近年如雨後春筍,像去年成立的「香港文學舘」,不單跟2013年由民間創辦的「香港文學館」撞名,大公文匯為它宣傳時,還刻意形容為「百年第一間香港文學舘」,可謂山寨充正版的極致。然則近日那場排除香港所有大學哲學系的「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也不過是「由治及興」時代的新常態而已。

在主辦者名單上排頭位的「香港哲學研究院(Hong Kong Philosophy Research Institute)」,我去年已經寫過,其創辦人叫舒心,是金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協委員、中国社科院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博士生,履歷跟哲學研究八竿子打不着。

翻查資料,這個全名為「香港哲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機構在去年1月19日才成立,註冊地址現已更新為「夏愨道12號美國銀行大樓23樓」,跟「金澳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夢幻文旅(香港)有限公司」(今年4月25日成立,業務是郵輪旅遊)共用同一註冊地址。

近日有報道稱,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數字錄得歷史新高,誠非虛言。你看,光是一個中国香港企業家舒心,近兩年已至少開兩家公司,就連「哲學研究」咁冷門都撈埋,可見特首所謂「執十間,開十六間」是有根有據的。

關於「香港哲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我想補充一些去年未談及的資料。「研究院」院長是舒心,榮譽院長則有六個,除了港大副校長申作軍(他也沒有哲學研究背景)勉強算學術界,其餘五人均屬商界,包括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香港國景控股集團及香港頌謙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譚錦球、深圳海雅集團董事涂輝龍、香港嘉祥交通(亞洲)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志勝,以及星島新聞集團董事會主席郭英成。

比「榮譽院長」低一級的,是所謂「高級顧問」,這包括一群中国大陸的哲學學者,但排頭位的依然是幾個有錢佬,如恆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家傑、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以及深圳灣遊艇會董事局主席劉德輝——這位劉德輝被介紹為「澳大利亞哲學研究院院長」,厲害!但更厲害的是,不管用中英文搜尋,均查不到任何有關「澳大利亞哲學研究院」的資訊。

世界各地的哲學研究院,一般附屬於大學,院長由哲學系教授擔任,像「香港哲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這樣的中国特色「研究院」,完全由商界牽頭創立兼領導,還屢獲中、港政界有頭有臉的人士加持,不知道是否香港獨有奇觀?(小紅書網民可考慮去打卡)

你可能說:「這有什麼問題?生意人、有錢佬就不可以研究哲學嗎?」當然可以,但我不禁想起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Thales),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曾講過他如何營商致富。話說泰利斯本來是個窮鬼哲學家,大家見他這麼窮,便斥責哲學無用。對於這類批評,泰利斯決定不作口舌之爭,而是用行動回應。

泰利斯「根據星象(ἐκ τῆς ἀστρολογίας)」推測橄欖將大豐收,便趁冬天沒人跟他競爭時,籌了一小筆錢作訂金,搶先租了米利都和希俄斯島的所有橄欖油磨坊。收成期來臨,橄欖果然豐收,磨坊需求瞬間大增。但所有磨坊早被泰利斯壟斷了,他愛用什麼價出租都行,就這樣,他便發了大財。

這故事帶出三點有趣的訊息。第一,泰利斯前期支付的那一小筆「訂金(ἀρραβῶνας)」,確保他在特定期限內,能夠以協議價格租用磨坊,其實就是期權(option)的原型,所以泰利斯是史上第一個期權交易者。第二,人不能夠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若泰利斯不懂觀星,那就想不出這條發財妙計了。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泰利斯賺了一大筆錢,並非因為愛財,而是想「藉此證明哲學家如果願意,致富是很容易的,但這並非他們熱切追求的事物(ἐπιδεῖξαι ὅτι ῥᾴδιόν ἐστι πλουτεῖν τοῖς φιλοσόφοις, ἂν βούλωνται, ἀλλ᾽ οὐ τοῦτ᾽ ἐστὶ περὶ ὃ σπουδάζουσιν)」。

哲學家固然可以做生意,但喜歡做生意的,應該沒多少個喜歡研究哲學。沒有誰比誰高尚,只是看到一群滿腦子利益的生意人忽然搞「哲學研究」,總覺得有點滑稽。當然,也不能說他們沒有「生意哲學」,如「高級顧問」蔡冠深榮譽博士說過「做生意好實際,唔好成日諗政治」(2022年6月22日《香港01》訪問),就已經展示出他的「政治哲學智慧」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