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我想起劉兆佳。今天被譽為特區國師的他,認為香港殖民地華人一直處於「政治冷感」,筆者80年代末入讀港大,也有接觸這個觀點。這個觀點是否準確?華人固然有着「生不入官門」的怕事心態,但6、70年代以降這個「政治冷感」傳統下卻出現了不少奇葩,其中一個維時至今已50多年。觸動人們政治神經的,正是日本。
60年代末,文革持續,中共出於反蘇需要,打出「堅決支持日本人民收復北方領土的正義鬥爭」口號,然而不久之後,情況出現巨變。1971年,美國宣布將釣魚島和琉球群島交予日本。中國認為釣魚島的主權屬於中國,美國這一舉措激起全球華人憤怒,亦掀起了50多年保釣運動,在台灣、香港都導致政治震動。在香港,六七暴動時出現過的警察毆打市民的情景,再次重現,例如1971年7月7日七七事變紀念日,保釣人士在維園集會便出現市民被毆打一幕,讓人記憶猶新。
出於「民族大義」的政治訴求,政權難以完全拒絕,由是保釣建構了港人不少集體回憶,當中最難忘的當屬1996年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召集人陳毓祥在釣魚島附近跳入海中宣示中國主權,不幸遇溺身亡。保釣人士於2006年自資購買「啟豐二號」,長期被港府頒發禁制令,不准離開香港海域,保釣人士指斥港府打壓愛國人士,與提倡愛國說法自相矛盾。然而,在紅線處處的今天,保釣行動委員會仍獲准遊行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要求日本就侵華道歉及賠償。這在70年代以後,不啻為香港政治風景線的又一朵奇葩。
既然日本侵華會觸動人們神經,與日本侵華有關但對侵華輕描淡寫的電影自然會惹來抨擊。那是1974年上映的港產片《廣島廿八》,由龍剛執導,孟君編劇,蕭芳芳、秦祥林、焦姣、李琳琳主演。電影透過廣島原爆第二代的遭遇,例如患上血癌、遲緩症,希望帶出反思戰爭、核爆的危害,以及和平的重要。當時保釣運動已經開展,電影在反戰反核與反日之間明顯傾向前者,因而有論者認為影片替日本侵略者說話,導演龍剛遭電話滋騷,更被罵為漢奸。這反映了與日本相關政治能量之利害。
行文到此,不能不提「庚子科場案」。2020年一道歷史題目「『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發軒然大波,考評局寧願斷送自己的信譽也要屈從於政治壓力取消該試題。事實上,在此以前,香港已建立起客觀討論歷史的傳統,例如大大入學試「高等程度會考」1989年歷史科題目「試評論1912-45年間中、日兩國在外交及文化上的關係。」,可以「踢開」日本侵華討論中日關係;1990年有一道更精彩、放在今日肯定會被批鬥的題目:「『林則徐應對鴉片戰爭(1939-42)的發生負上主要的責任。』試評論此說。」反日過度,為政治干預學術大開中門,香港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由劉智鵬出任總編的半官方《香港志》,在講述保釣時引用了1971年學聯文件的一段話:「學聯所要交代的,是提高市民的社會意識,至於[運動的前途是]回歸于中國抑或生根在香港,這留待市民抉擇。」
香港市民真的有權抉擇?今年抗戰紀念繼續集中於官方的9月3日,沒有香港重光紀念 、官方紀念網站亦不列出由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協會籌辦的紀念活動,彷彿已給了答案。◇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