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體的衰老從甚麼時候開始嗎?中醫認為,人的成長和衰老與腎臟的能量(腎氣)盛衰密不可分,腎氣由盛轉衰就是衰老的開始。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養腎步驟,在家也能輕鬆操作。

中醫看腎臟與衰老

中醫講的腎不僅只有解剖學上看到的腎臟,而是與腎相關的一個能量系統,腎的能量稱為「腎氣」,腎收藏的精微物質稱為「腎精」。腎的能量是先天的,可以說是人體的本錢,所以不能耗損過度。縱慾是最耗損腎精的事情。

在中醫看來,腎精決定人的發育與生殖功能;腎氣滋養和溫煦各個臟腑組織;腎的功能不僅包括水液代謝,還與肺一起負責呼吸;腎的能量系統還包括骨骼、骨髓、大腦、頭髮、耳朵及大小二便。

腎的能量盛衰關係著人的成長和衰老。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講出「女七男八」的成長定律,是指女性每7年、男性每8年為一個發育周期。女生7歲、男生8歲的時候腎氣比較旺,開始換牙齒;女生14歲、男生16歲的時候性成熟;女生21歲、男生24歲的時候,腎氣平均,長了智齒,生長發育期結束;女生28歲、男生32歲的時候身體最強壯;到了女生35歲、男生40歲的時候,腎氣開始衰弱,這時開始出現衰老的跡象;到了女生42歲、男生48歲的時候,陽氣開始衰竭,面色變得暗沉、頭髮斑白;到了女生「七七」49歲、男生「八八」64歲的時候,生殖功能喪失,進入老年。

傳統中醫認為女性35歲及49歲,男性40歲及64歲是衰老的轉捩點,近期一項研究則發現,44歲和60歲左右是「斷崖式衰老」的時期,與衰老有關的分子標誌發生劇烈變化。40多歲的人,酒精跟咖啡因的代謝變慢;到了60歲,在免疫調節、腎功能等方面會出現明顯的老化現象。這一研究結果與古代中醫的觀察也很接近。

腎虛的8個症狀

與腎虛有關的老化現象主要有以下8個:記憶力衰退、頭髮變白、腰腿痠軟、聽力變差、牙齒鬆動、大小便不順、骨質疏鬆、手腳冰冷。如果說這8個症狀中已經出現了3個以上,可能就有腎虛的問題。

那麼如何增強腎氣,減緩衰老速度呢?中醫認為,人的生命依賴於「一口氣」,即陽氣。中醫將腎臟的能量分為腎陰和腎陽兩種,陰如同水,而陽如同火,腎臟的陽氣如同一個火爐源源不斷地溫熱身體。腎陽充足時身體不易怕冷,抵抗力也會隨之增強。

6方法補腎陽

以下的幾個秘訣可以幫助補充腎氣、增強腎陽。

1、綁腳睡覺

綁腳睡覺是一種由日本藥劑師、髖關節矯正權威礒谷公良(Dr. Kimiyoshi Isogai)發明的療法,至今已經推行70餘年。研究表明,礒谷療法可以顯著改變脊椎彎曲,減輕腰痛。

許多人可能覺得綁腳會影響睡眠,但實際上這個方法能有效改善下半身的能量循環,還可以改善失眠。這種方法不需要服藥,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調整身體能量的方法。

具體操作是在膝蓋上、膝蓋下以及腳踝上用三條綁帶綁起來,這樣腿部被固定在一起,雖然腳被綁住,但能量仍然能夠順暢流通。持續一段時間後,許多人會發現腳和手變得溫暖,尤其是那些經常手腳冰冷的人。許多患者反映,一周後腳的寒冷感明顯減少,這意味著腎陽得到了提升。

有人可能會擔心夜間起床或緊急狀況,例如地震逃生時,綁腳會不會造成不便。但其實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綁帶可隨時解開。

2、還陽臥

還陽臥的核心動作是躺下時將腳掌相對。腎經的起點是位於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的湧泉穴。將兩腳掌湧泉穴相對可以促進腿部腎經的能量循環,增強腎氣。

這個姿勢還強調手的擺放位置,建議男左女右,即男性將左手手心放在小腹肚臍以下,女性則是右手。另一隻手交疊在上,並輕輕扣住手腕,保持手的位置不移動。小腹是丹田所在地,這個位置被認為是人體能量的中心,丹田的能量會溫暖全身。

這個動作能夠讓呼吸變得深沉,促使整個人進入放鬆的狀態,對於睡眠障礙者特別有幫助。門診中曾有患者在嘗試還陽臥的姿勢後,僅僅三四分鐘便接近入睡,顯示出它對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

如果不習慣兩腿彎曲相對,也可以選擇雙腿伸直,同樣手交疊放在小腹上。這樣也能幫助氣沉到丹田,讓心神內斂,促進入睡。

3、移光定位法

「移光定位」的概念源自《黃帝內經》。這一方法由北加州南灣矽谷中醫診所創辦人吳奇教授研究出來。

基本原則是,上午陽氣充足,應讓背部曬太陽。建議陽氣不足的人每天在上午11點到中午12點之間,陽光比較強烈的時候,曬背部約10分鐘。下午陰氣漸盛,則應讓腹部對著太陽。

如果沒有辦法出門曬太陽,也可以在室內對準太陽的位置,透過牆壁接收太陽的能量。可以下載名為「太陽測量師」(Sun Surveyor)的APP來精確定位太陽的位置。當對準太陽時,背部會開始感到溫暖,會有一種很舒適的感覺。對於敏感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尤其明顯。若稍微移動身體,沒有對準太陽,便會發現身體能量的感受有所不同,背部的溫暖感也會隨之改變。

「移光定位法」也能輔助針灸治療。臨床上在給患者做針灸治療,確實感覺到針灸的能量有加強。

4、吞嚥唾液

《黃帝內經》記載,「唾為腎之液」,意思是唾液是由腎精轉化而來,被稱為「金津玉液」,因此吞嚥唾液有助於補養腎精與腎氣。

做法是合口,舌抵上顎,慢慢口水會自然湧現,將其慢慢吞下。

5、腹式呼吸法

中醫認為腎「主納氣」。腎氣充足的時候,肺部吸進的氣比較深。採取腹式呼吸,有助於將氣息沉到丹田,這時能量下沉到腎,從而達到補養腎氣的效果。

方法是呼吸要深長而緩慢,用鼻吸氣,用口呼氣,一呼一吸的時間在15秒左右。

6、按摩湧泉穴、腎俞穴

人體的能量沿著經絡在臟腑與體表運行,其中腎經從足部沿著腿內側上行,與腎相連。每日有時間可以多按摩一下兩個穴位:

湧泉穴(KI1):腎經的起點,屈足捲起腳趾的時候,足心最凹陷處。

按摩方法:一隻手握住腳趾,另一隻手用力摩擦湧泉穴,使足心發熱後,再稍微動一動腳趾休息。

腎俞穴(BL23):在第2腰椎棘突下(肚臍正後方)左右旁開1.5寸(食指中指併攏的寬度)。

按摩方法:雙手掌心放在腰部腎俞穴位置,上下揉搓36次。

中醫認為補腎也可強健大腦,預防失智。一項綜述研究發現,使用針灸、電針等方法刺激穴位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湧泉穴及腎俞穴都是常用穴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