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必須依靠投資和出口而不是消費來推動經濟發展。美國政要多次要求中共改變目前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發展國內消費拉動增長型經濟。但這一點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美中經濟結構本質不同

近日,《外交家》(The Diplomat)刊文指出,中共優先發展投資和出口而非消費,其邏輯很簡單:投資和出口比消費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

文章說,中國經濟在政治上不可能實現平衡,這意味著,中國的政治環境實際上使得消費拉動型增長無法實現,反而不得不更加依賴投資和出口。

「這一模式是中國(中共)政治制度刻意促成的,這一事實卻鮮為人知。」文章說。

《大紀元》採訪的專家都贊同這一觀點,並指出美中經濟結構有本質不同,中共也無意願發展福國利民的經濟體。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對《大紀元》表示,比較美中的主要經濟指標就可以發現,美中經濟結構有很大的不同。

他指出,美國民間消費是佔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中國現在百分之四十不到;民間投資美國大概是百分之十七左右,中國是百分之四十五左右;中國淨出口金額也非常高。

邱萬鈞表示,中美計算GDP方式不太一樣,美國是從最終端的消費來看,中國是以起端(供應端)來看,從起端的邏輯來看,投資是最容易把GDP數字做上去的。因為只要花錢買土地、建工廠、買設備,馬上就可以看到數字上去了,可是投資是否有效,是不是真的能夠提升整體經濟的福利,它就不管了。

邱萬鈞表示,北京是計劃經濟,以政府政策為優先,重視GDP數字的成長,民間的需求反而是比較其次。所以無論從經濟指標、還是從GDP的組成來看,中共要提升民間消費,一下要扭轉整個經濟結構,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大紀元》表示,很多人在講中國應該轉型到消費驅動模式,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中共既不會做也做不到。

樊家忠表示,中共過去二三十年以來非常著重供給面,通過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選擇一些特殊的產業來發展,集中投資一些產業。它覺得取得一定的成功,未來就可以繼續成功。它的思考模式已經是這樣子了,共產黨怎麼可能說自己錯了,搞另外一套呢?

他說,在這種政治思維下,它是不會去改變它原來的發展經濟模式的。遇到的問題都是美國的陰謀、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等等原因造成的,它也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反而會更加強化它。

樊家忠表示,中共政權對權力慾望到了變態痴迷的地步,它根本就沒有想要發展出一個福國利民的經濟體,它發展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強化它的統治、支撐它政權延續下去。中共根本不關心人民,也不相信西方經濟,對建立福利社會也沒有興趣。它當然會有很多話術,但實際上做法呢,還是按照它自己的政治目標在前進。

投資刺激消費

全球拉動內需多是刺激消費端的民眾消費,但中共的做法不同,它不是給百姓更多福利,而是通過投資刺激消費或補貼企業,更多放在生產端。

今年全年中共預計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達1.3萬億人民幣, 8,000億元用於支援「兩重」專案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5,000億元用於加強實施「兩新」政策(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

這些措施均為支持生產端,以舊換新是讓老百姓多花錢買產品,但並沒有因此增加收入。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歐美主要是直接刺激民眾去消費,中共是政府直接投資企業,企業有了錢就會聘員工,員工有了錢再去消費。可是一味地靠政府,就會產生很多的殭屍企業。

他說,最主要的後果就是,企業產品賣不出去、價格提不上來、利潤不夠,銀行的貸款也就還不出來,從而變成債。政府只能不斷壓低銀行利率、不斷的舉債,或銀行繼續融通貸款給這些企業,某種程度又回到20或是30年前企業、政府跟銀行之間的三角債。

圖為2021年10月18日,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武漢恒大鳥瞰圖。2023年9月,恒大暴雷,留下上百萬套「爛尾樓」。(Getty Images)
圖為2021年10月18日,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武漢恒大鳥瞰圖。2023年9月,恒大暴雷,留下上百萬套「爛尾樓」。(Getty Images)

樊家忠表示,中國本來就是過度投資,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可能有很多同時可以賺錢的投資項目,比其它國家都多,而且多非常多,這完全不合理。

「這種投資有甚麼意義?它創造出一些GDP的數字,對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有幫助。但它不是沒有成本,它這套模式已經失衡太嚴重,遲早要出事。房地產再怎麼去撐,最後還是要破滅,電動車一樣,最後撐不過去而崩潰。」

中共的政策文件中,不乏各種刺激消費的各種措施,並寫進二十大報告。

樊家忠表示,它這樣做是為了安撫民心,可是問題是,這需要具體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去支撐的,可是它這些政策都沒有出台或額度非常小,額度小的話就沒有用。

他指出,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美國大規模出台財政政策,對中小企業和一般家庭進行補貼,錢馬上發放下去,而且額度很大,都是超過萬億的。這都是中共政府做不來的事情,只喊口號是沒有用的。

王國臣表示,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中共就喊要擴大消費、 刺激消費,可是它壓根心裏面就不喜歡消費。所以一旦經濟稍微好一點點,它又開始打壓消費。最近不是又要強制社保,又要查電商的稅,這些行為都會壓制消費。隨著它的政策工具越來越少,政策工具越接近樽頸,未來的迴旋空間是越來越窄,它的政策和整個經濟只會越來越衰敗。

自2020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不斷下降,從2015—2019年平均貢獻率為62.7%,下降到2020—2024年的39.8%。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家庭儲蓄率越來越高, 2024年突破歷史高點55%。

邱萬鈞表示,中共政府的社會安全的保障偏弱,民眾只好存錢自求多福,自己就要承擔社會安全的角色。中國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變成全職子女,在家陪父母,父母還給錢,這就變成父母代替國家成為社會安全網。

畸形的產業結構

目前,中共對製造業尤其是「新興產業」投資,仍在以驚人速度增長。繼2024年增長9.5%之後,中國製造業的投資今年又增長7.5%。

樊家忠表示,中共認為高科技是跟西方對抗非常重要的武器,它絕對不會放棄這一塊。可是要發展這一塊,基本上也是不可持續的模式。

他指出,中共大外宣吹噓中國科技有很大成就,但仔細想一想,中國過去三四十年來突破性的科技、最原創性的創造,哪一樣是它創造出來?一樣都沒有。從零到一的科技突破,像互聯網、智能手機、AI,百分之百幾乎都發生在美國,這些只能夠在自由的土壤裏面才能出現。

樊家忠表示,中國人創造不出重大科技的突破嗎?不是,絕對是體制的問題。中共體制本身就是妨礙創新。它比較能做的是,人家把最原創的東西創造出來後,它做一些改良。過去渲染電動車有多成功,電池技術也許有突破,但自動駕駛的技術根本沒有發展出來。

2023年3月20日,中共當局突擊搜查了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並拘留了全部中國員工。(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2023年3月20日,中共當局突擊搜查了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事處,並拘留了全部中國員工。(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在過去幾年,中共鼓勵「脫虛向實」,一些服務性行業如金融、教輔、盡職調查接連受到打擊。

王國臣表示,服務業發展一定程度,就需要搭配自由民主市場政治體制。如果你今天寫個文案就被說成辱華,或說你在諷刺政府,上升到刑事案件或國家安全案件,服務業怎麼會有發展的可能?

「就算是製造業,你如果鉗制思想,比如說上物理課、化學課都要講習近平說甚麼,那你的科技創新怎麼會有發展?」

王國臣表示,北京當局強調的是生產性服務業,它不喜歡金融業。比如今天你的手機壞掉了,你拿去給人修,這個叫生產性服務業。可是你的手機不會每天都壞掉,而每個人每天都想要賺錢,都有炒作的期望。這種做法就等於是抑制了整個消費或整個服務業。

中共唯一的命運就是崩潰

王國臣說,你無法兩全其美、兩邊都要,從更長遠的來講,只要共產黨這種專制體制一直存在,企業是一定很難轉型的。

樊家忠表示,中共經濟模式最嚴重問題就是失衡,短時間可能有增長,但長時間是絕對持續不下去的。過去它的模式能夠取得一定成長是因為美國在支持它,包括台灣、東南亞這些國家都和它是合作模式,可是合作模式一旦沒有之後,尤其跟美國決裂的時候, 經濟失衡的狀態就會出現。

樊家忠表示,中共可能有一些微小的調整,但不會有甚麼重大的結構改革,所以大家不要期待中共做出改革,它不可能發展出一個我們大家所期待的正常的經濟社會。

「中共唯一的命運就是崩潰,然後結束它的統治。」他說。#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