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這是自去年底流傳在中國大陸網絡中描述民眾經濟狀況的一句話。在中國消費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共政府鼓勵企業瞄準高齡消費者,挖掘「銀髮經濟」的潛力。而社保新規的實施,也促使企業想招聘更多的老年人,因為不用給老年人繳納社保,從而節省用工成本。
中國年輕一代正在失去消費信心,貿易緊張局勢、房地產行業債務纏身等一系列經濟問題也加劇了通貨緊縮和就業不穩定。對於年輕人,中共卻祭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措施。可見中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但中國經濟下滑、內需不振的狀況仍無法好轉。
「銀髮經濟」是一根看似光鮮的稻草
路透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性前公務員,每月高達1萬人民幣的退休金,輕鬆消費著8,000元的營養課程和1,200元的Adidas運動鞋。她無疑是中國近3億退休人員中生活優渥的代表,也是中共眼中理想的「銀髮消費者」。
中共政府對這片「藍海」的渴望是赤裸裸的。早在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高調提出要「積極培育銀髮經濟」。
而進入今年,隨著整體經濟數據的持續惡化,當局的行動變得越發激進。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各部委就發布了至少20份相關聲明,敦促企業從食品、健康、養老到金融產品,全方位地挖掘老年人的錢包。
這背後是兩個無法迴避的冷酷現實:
1、人口結構的劇變,官方預計到2035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飆升至4億,這幾乎相當於美國和意大利的人口總和。這個看似龐大的群體,理論上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2、年輕消費力的熄火。貿易戰的陰影、搖搖欲墜的房地產行業、以及由此引發的通貨緊縮和就業危機,已經徹底摧毀了他們的消費信心。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保住工作、如何償還貸款,而不是如何消費。
在官方的政策風向和市場預期下,企業聞風而動。百年珠寶品牌「老鳳祥」跨界推出了所謂的人工智能眼鏡,宣稱能提供「情感對話」陪伴老人。科技公司小米則忙著在其手機和智能家居產品中添加「老年人友好功能」。平安保險等金融巨頭更是將居家養老服務視為巨大的增長點,推出了人工智能健康監測系統。
然而,這看似繁榮的景象,不過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首先,高估老年人的消費意願是危險的。儘管擁有儲蓄,但經歷過中共歷次運動的老人們,消費習慣往往極為保守。其次,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巨大的貧富差距。每月萬元退休金的人只是少數幸運兒,他們大多是前體制內的公務員或國企員工。而中國城鎮退休人員的平均月養老金僅有約3,000元,廣大農村地區的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甚至還不到200元。
這樣一個內部嚴重分化的群體,去抵消整體經濟的通縮壓力、拉動消費增長,無異於緣木求魚。說白了,這不過是中共在內需全面不振的困境下,抓住的一根看似光鮮的稻草罷了。
「銀髮就業」 最後的「人口紅利」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另一場關於老年人的人力資源變革也正在悄然上演。
中共最高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自9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任何試圖規避繳納社保的行為,哪怕是勞動者「自願放棄」,相關協議也一律無效。
很快,市場上湧現出一股「退休返聘」的熱潮。北京環球影城、麥當勞,都開始公開招聘「正式退休人員」。環球影城支付的時薪是30元,並明確要求能夠「長時間站立工作」。
根據中國現行法規,企業無需為已享受退休待遇的返聘人員繳納社保。
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企業和僱員約定月薪6,000元,暫不考慮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企業需要為其繳納20%的養老保險費1,200元,10%的醫療保險600元;0.8%的失業保險48元;1%的生育保險60元;2%的工傷保險120元,共計2,028元。
僱員則需要從6,000元月薪中扣掉8%的養老保險480元,2%的醫療保險120元,1%的失業保險60元,共計660元。
最終,僱員每月實際到手5,340元,而企業支出總成本達到8,028元。如果換作聘用一個退休老人,企業只需和老人約定月薪5,340元,節約的用工成本高達2,688元(沒有繳納到社保基金)。
當然,這只是最簡略的測算,各地費率不完全一致,實際情況更複雜。不過節省的這部份資金,對於在經濟寒冬中掙扎的企業而言,是很有幫助的。
這種荒誕的景象,將中共治下經濟政策的混亂與社會矛盾的激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黔驢技窮的「貸款貼息」促消費
當老年人被推向消費和再就業的前台時,本應是社會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中共對此並非視而不見,但它開出的藥方,卻顯得既吝嗇又可笑。
中共財政部、央行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自9月1日起,在未來兩年內,民眾申請個人消費貸款可以享受1個百分點的年貼息。貼息上限設定為每人3,000元,對應30萬元的貸款消費額。
這個政策一出台,便引來民眾嘲諷。首先,1個百分點的貼息能有多大吸引力?對於一筆10萬元的貸款,一年也僅僅節省1,000元利息。年輕人缺的不是這1,000元利息,他們缺的是敢於貸款10萬元的勇氣和對未來收入的穩定預期。
其次,方案中列出的適用範圍,如汽車購置、家庭裝修、教育培訓等,多為大額消費。單筆5萬元以上消費只使用極少數家庭和個人,中共政府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對於那些連工作都朝不保夕、每日為房租和基本生活開銷發愁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消費場景遙遠得如同天方夜譚。
說到底,這個所謂的「貼息政策」,更像是一場廉價的政治表演,試圖營造出「政府在努力刺激消費」的假象。它迴避了問題的本質:年輕人為何不消費?因為他們沒有穩定的工作,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讓他們揹負巨額債務,因為他們對整個經濟前景感到悲觀。
一場註定失敗的左右互搏
將上面這幾條線索串聯起來,一幅中國經濟的慘淡圖景便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中共的策略,本質上是一場左右互搏的鬧劇。它試圖從老年人的儲蓄中壓榨出最後的消費潛力,而對於已經失去希望的年輕人,它除了用「貸款貼息」這種方式引誘他們加槓桿外,再無良策。
「銀髮經濟」或許能在局部領域掀起一些漣漪,但它無法改變中國經濟整體下行的趨勢。而用債務去「激勵」一個已經對未來絕望的年輕群體,更像是在飲鴆止渴。當一個政權只能在老人和年輕人的矛盾中尋找出路時,它還能剩下多少可信度呢?@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