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醫院一名57歲顧問醫生和一名35歲副顧問醫生涉嫌洩露病人資料被捕,目前已獲准保釋候查,9月下旬再到警署報到。將軍澳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稱,披露事件是為正義和保護他人才算「吹哨」,若發現其他醫生做得不妥,應向對方上司提出,而非繞過程序直接向病人家屬投訴。有病人組織質疑醫管局一向對嚴重醫療事故的處理較保守,下屬怎會向上司作出舉報。

林哲玄今早(2日)在香港電台節目中形容,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並非對立,而是大多數情況下是「同行者」,雙方會經過很多溝通以作出醫療決定,非醫療團隊的醫護人員難以了解其中的討論細節。他表示,直接向病人家屬批評其醫生是不恰當的做法,強調保護病人私隱是最重要的操守,絕對不能洩露或隨意查閱。

當被問及是否能以「吹哨者」身份查閱資料時,林哲玄認為,若不發聲會影響他人利益,醫療衞生界有私隱豁免的情況,例如若保持沉默會導致大量病患及家屬受到傷害。但對於這次事件是否屬於「吹哨」,他質疑該匿名人士加入了許多醫學判斷,評論涉事醫生的表現、質疑其是否缺乏經驗等,包含大量指控和個人看法,屬於個人觀點。

林哲玄續指,第三方醫生無法了解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若認為醫生不應採取某種做法或做手術,應直接向其上級反映。醫院設有舉報機制,允許在善意及為公眾利益的前提下舉報嚴重不當行為。甚至無需通過正式機制,因為大家在同一個部門工作,提醒對方注意已經足夠,不應繞過所有程序向病人家屬表達。

病人組織批醫管局種禍根

醫委會委員、「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同一節目中表示,未能建立「敢言文化」是醫管局種下的「禍根」,醫管局過往對嚴重醫療事故的處理較為保守,往往延遲通報,給市民大眾留下「隱瞞」或「不想將事情鬧大」的印象。他質疑連醫管局都不敢言,怎能夠期望下屬向上司作出舉報。

林志釉又認為,今次事件發生後,院方與涉事醫生的說法出現「羅生門」,各方解釋不一,導致病人接收到的資訊混亂。他認為,當前急需重建市民對醫管局管治和服務質素的信任。他亦指出,單靠醫院的解說未必能讓市民真正了解事件經過。

林建議病人家屬可向醫委會舉報,或經醫管局的兩重機制投訴。家屬亦可要求召開死因庭,在法庭披露所有資料,知道出現了甚麼問題。@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