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貧窮的讀書人叫范進,年過半百,屢試不中,家中無米下鍋。有一日,他中了舉人——有資格做官了。他大喜之下,暈倒在地,醒來後就瘋瘋癲癲地跑出家門,鞋子掉了都不知道,只顧自言自語說:「我中了!」范進平生最懼怕的岳父打了他一耳光,受到驚嚇的范進立刻恢復了正常。

這個故事出自清代小說《儒林外史》。這個故事生動地闡釋了中醫對情志與內臟的看法。對應「喜」的內臟是心。適度的喜樂能調暢氣血、寬慰心神,對養生有益,但「過喜則傷心」,而可以克制喜樂的是恐懼。

中醫所說的心

中醫的「心」,不只是一個器官。

現代醫學認為心臟是推動血液循環的泵,但中醫認為「心」是一個系統,和小腸、血脈、舌、面部都有關,還掌管精神活動,所以被稱為「君主之官」。

中醫說「心主血脈」,意思是心推動氣血,全身臟腑功能都與心有關。如果心的功能失常,就會氣血不暢,引起心悸、胸悶、心痛等症狀,以至於動脈硬化。

同時,「心藏神」,精神、情緒、思維清晰度都和心有關。若血脈暢通、心氣充盈,人才會思維靈活、睡眠安穩;反之,心神失調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健忘等症狀。

心屬火

中醫認為,心屬五行中的「火」,有推動血脈、溫暖全身的作用。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代表宇宙間不同能量與規律,並非具體物質。五行之間有「相生」(促進、滋養)與「相剋」(制約、平衡)關係,象徵萬物的平衡互動。(如下表所示)

相生

 

木生火

木材能生火

火生土

火燒成灰,化為土

土生金

土孕育礦藏

金生水

金屬遇冷生露

水生木

水能滋養樹木

相剋

 

木剋土

樹木紮根於土

土剋水

土壩能阻水

水剋火

水能滅火

火剋金

烈火可熔金屬

金剋木

金屬斧頭能砍木

中醫把五臟歸於五行: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這種思維讓醫生從整體角度理解臟腑的互動,而不是只看單一器官。

五行不僅與五臟相對,也有各自對應的顏色、味道、情緒以及季節。以心為例,五行屬「火」,對應夏季、苦味、紅色。

五行

五臟

五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味

五志

憂思

驚恐

季節

長夏(夏末)

五色

前面說到,「心主神明」,神明安定時,人就會心情愉快。因此,在五志(七情)中,心屬火,對應「喜樂」之情。而腎屬水,對應驚恐之情,心生恐懼時,腎水就能抑制過度喜悅的「心火」,所謂「腎水剋心火」,所以范進狂喜之下發瘋,被岳父打了一巴掌,驚恐之下就神智如常了。

養心可從「色」與「味」入手:紅色食物入心,如紅豆、紅棗、番茄、車厘子、山楂、西瓜,能補氣養血;苦味入心,夏天常吃苦瓜、蓮子心,可清熱瀉火,改善因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煩躁。

中醫如何從外觀洞察心臟健康?

心臟健康可以從臉色與舌象觀察。

臉色:心氣充足表現為面色紅潤有光澤;若臉色暗沉或發黃,可能是心脾不足或氣血虛弱。

舌象:舌尖若紅、裂紋或刺痛,可能提示心火過旺或心臟功能異常。

夏季養心湯劑——生脈飲

夏天五行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養心最奏效。

夏季高溫炎熱,人體易因大量出汗而出現心悸、疲倦、口乾舌燥、無力等症狀。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如果大量出汗會損失血而傷心。

台灣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李應達接受大紀元採訪說:「夏天流汗多,津液流失快,心氣也容易耗損,若不及時調養,容易出現倦怠、胸悶等不適。」李醫師建議,服用經典中醫方劑「生脈飲」,可以改善流汗過多引起的不適。

生脈飲是由三味藥材——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其中,人參能補氣、強心。研究發現,人參皂甘對於心血管功能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調節血壓、血脂,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李醫師說,夏天適合服用西洋參(粉光參),預防中暑的效果比一般人參更好。

麥冬滋陰、生津。研究表明,麥冬提取物通過增強內源性抗氧化能力,對心肌缺血損傷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而五味子則有「斂汗」作用,能防止過度流汗導致的脫水與耗損。

生脈飲傳統製法用量為:人參(或西洋參、黨參)8克、麥冬10克、五味子3克。加水約1000ml,煮半小時,以水煎兩次、分兩次服用。

麥冬、人參、五味子。(大紀元製圖)
麥冬、人參、五味子。(大紀元製圖)

李醫師也提醒,中藥方劑需依時節與體質調整應用。例如「生脈飲」適合夏季養心補氣、防止流汗過多;但若在冬季過用生脈飲則未必合適,應以個人體質及季節搭配用藥。

心臟的健康離不開整體臟腑的協調。除了養心之外,其他臟器的調養同樣不可忽視。接下來,我們將依次探討脾、肝、肺、腎的保養方法。@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