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中企「拉高出貨」騙局,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擬收緊上市規則。在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營運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最低要求提高為2,500萬美元。分析指,中企在美國上市的難度將大增。
自2024年以來,赴美IPO中企數量持續增加,但融資額呈現斷崖式下跌,更嚴重的是有些小型中概股「拉高出貨」(pump-and‑dump)欺騙美國投資者,被美國監管部門起訴。
所謂「拉高出貨」,是指利益相關方人為地抬高一家公司的股價,然後在高位突然拋售自己的持股,導致股價暴跌。
納斯達克擬修上市標準 應對中企騙局
9月3日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宣布,提議修改上市標準,正將擬議規則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議,若獲批將立即著手實施。此次修訂,對主要在中國營運的新上市公司提高了最低募資要求,並對未能達標的企業制定了更嚴格的停牌退市機制。
根據納斯達克發布的文件,修訂後的標準有三個,分別為:
1. 如果選擇淨利潤上市標準上市的公司,其最低公眾持股量市值為1,500萬美元(目前為500萬美元);
2. 對存在上市缺陷且上市證券市值低於500萬美元的公司,加快其停牌和退市流程;
3. 對主要在中國營運的新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最低要求為2,500萬美元。
納斯達克表示,將收緊小型股票的上市規則和交易標準,以打擊涉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拉高出貨」騙局。
《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自2020年以來,數十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進行IPO,每家公司的融資金額都在1,500萬美元或以下。其中許多股票一度飆升,但隨後卻暴跌。
根據新規,納斯達克提議給予正處於初始上市流程中的企業30天寬限期以完成原有標準流程,此後所有新上市企業必須符合新要求。關於加速停牌和退市公司的處理機制,納斯達克計劃在SEC批准後60天內正式實施新規。
該交易所表示,此次規則調整是在對交易活動進行內部審查後做出的。審查發現了與「拉高出貨」騙局相關的模式,尤其是在美國跨市場交易環境中。近幾個月,與部份特定公司相關的可疑騙局活動出現了激增。
自2022年8月以來,納斯達克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案件中,近70%涉及中國公司的交易,而這類公司僅佔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不到10%。
中概股上市門檻提高 在美上市難度會大增
《證券時報》9月4日報道,2024年中國公司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數量達到52家,再創歷史新高,比高峰期的2019年的29家還多。
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半年共有40家中資企業成功登陸美國市場,總募資額達8.71億美元,其中39家企業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今年上半年延續了2024年的趨勢,中小企業成為赴美IPO的主體,這些企業募資規模普遍較小,多數企業的募資額在5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之間。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9月4日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大都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納斯達克上市規則一出來,提高了中國公司的上市門檻,那麼就是中企在美國上市的難度就增加了很大」。
王赫表示,納斯達克出台的新規不算苛刻,「它只是要提高中國上市公司的質量,提高門檻,保護美國的投資者,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上講,雖然有中美競爭背景,但納斯達克動作的本身還是比較溫和的,並不帶有明確的政治色彩。」
中概股「拉高出貨」 美投資者被收割
近來,中概股「拉高出貨」,美國投資者被收割的案例頻傳。
例如,華日6月報道,據美國證券備案文件,自稱為中國大學生開設國際學習項目的華夏博雅在2024年12月份披露,該公司從30名大型投資者那裏籌集了近2,100萬美元,這些投資者同意以每股約13美分的價格購買1.6億股股票。
但根據3月發布的一份起訴書,這些投資者中的一部份人參與了一場「拉高出貨」騙局,詐騙了600名受害者。這些大額投資者中有七人通過Facebook廣告和WhatsApp短訊誘騙投資者,藉此拋售了超過5,000萬股股票,獲利超過4.8億美元。
納斯達克於6月3日暫停了華夏博雅股票的交易。
此外,猶他州大學教授布雷登‧林德斯特羅姆(Braden Lindstrom)在聽信一名所謂財務顧問的建議後,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購買了一家位於深圳的佳裕達物流公司(Jayud Global Logistics)的股票,結果他被騙走了8萬美元。
從2024年12月開始,該公司股價連續數月上漲,然後在2025年4月1日從每股8美元暴跌到0.35美元,暴跌幅度達到96%。目前該公司股票每股0.19美元。
華爾街資深人士表示,近年來,這種中企在美國股市的套現模式已重複出現了數十次,這些股票容易受到操縱,也容易誘惑成千上萬名美國散戶買入。
報道說,交易員和調查人員表示,中企的欺詐行為到處都是,令美國監管機構感到沮喪。即使知道這些公司在向美國投資者推銷其股票,美國監管部門通常無法在中國獲取證據。美國司法部目前正在打擊這種哄抬股價的欺詐行為,這是特朗普政府的白領執法計劃優先事項。
美政要要求採取行動 中概股前景堪憂
華日說,特朗普政府已暗示可能尋求將中國企業與美國資本市場脫鉤。在華盛頓和北京關係緊張的背景下,自2019年以來,數十家中國公司已從美國交易所下市。
王赫認為,美國政府對中概股的政策越來越嚴厲,甚至不排除最終如果中美關係惡化的情形下,讓中概股全部退市的可能性。中概股的市值曾高達2萬多億,目前只有1萬多億。
今年前不久,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清空了所有的中概股,「美國很多基金已經清退或者降低了對中概股的持股。所以中概股未來的前景,很不明朗。」
今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保羅‧阿特金斯(Paul Atkins),收到來自23個州的州財務總監和其他財務官員的信函,要求將中概股強制退市。在2023年聯邦政策調整後,旨在讓退休基金撤出對中概股投資的立法正在各州議會推進。
兩位重磅共和黨議員,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共和黨主席穆羅爾(John Moolenaar)和共和黨參議院委員會主席斯科特(Rick Scott)5月2日致信保羅‧阿特金斯,要求其機構對25家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採取行動。
這些議員認為,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公司與中共軍方之間存在關聯,對投資者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此外,王赫還分析說,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難度增大,中國公司、個人對中美經濟脫鉤和中美關係的前景越來越沒有信心,看法越來越悲觀,「這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影響是非常大的」。#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