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意大利「水都」威尼斯,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運河上有船夫划船的畫面,但該市的象徵其實是一個被稱為「威尼斯之獅」(Lion of Venice)的青銅翼獅雕像。有研究顯示,這個長了翅膀的獅子雕像可能是在中國唐朝製造,隨後經由絲路傳入的。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道,長久以來,「威尼斯之獅」一直聳立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的一根柱子上。它在13世紀60年代初期成為威尼斯的官方象徵,但其確切起源尚不清楚。
意大利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威尼斯之獅」是一千多年前在中國製作的雕像,與唐朝(西元618年-907年)的鎮墓獸有共同的特徵,可能在13世紀由探險家Marco Polo的父親通過絲綢之路進口到意大利。
這項研究的報告撰寫人之一、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考古學家Massimo Vidale在聲明中說:「威尼斯是一個充滿謎團的城市,但其中一個謎團已被解開——聖馬可廣場的『獅子』來自中國,而且它走過絲綢之路。」
研究人員對取自這個雕像不同部位的9個樣本進行了一系列分析,並利用質譜法確定了金屬中鉛同位素的比值。
研究人員表示,像青銅(銅和錫的混合物)這樣的金屬合金含有少量的鉛,鉛原子的變化可以指出銅的地質來源。
藉由將「威尼斯之獅」的鉛同位素比值與全球參考資料庫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將該青銅器的產地範圍縮小到中國的長江下游地區。該地區擁有鐵、銅、鋅和黃金等重要礦產。
研究人員說,「威尼斯之獅」源自中國的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該青銅器的一些奇特風格。它看起來不像於11至14世紀在歐洲發現的其它中世紀獅子雕像。
研究表明,「威尼斯之獅」確實與唐朝的藝術作品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尤其是鎮墓獸。這種大型雕像通常擁有類似獅子的口鼻、鬃毛、尖耳朵、犄角和凸起的翅膀。「威尼斯之獅」就具備其中幾個特徵。
研究人員認為,「威尼斯之獅」的出現可能與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弟弟有關。他們在13世紀穿越絲綢之路,建立貿易站,最終抵達現今的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宮廷中度過了4年。
當時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勢力強盛,控制東方貿易路線,其標誌是一隻棲息於水面上、長著翅膀的獅子,象徵威尼斯對海洋的統治。
研究人員推測,也許波羅兄弟在中國發現的鎮墓獸雕像符合他們心目中的獅子形象,於是將這個雕像拆開運回威尼斯,再委託當地的工匠將它重新改造成如今的樣貌,作為威尼斯的象徵。
「威尼斯之獅」並不是一直都待在威尼斯。法國軍事家拿破崙在1797年擊敗威尼斯共和國後,曾將「威尼斯之獅」移至巴黎。直到1815年,這個受損的雕像才被運回威尼斯,並由當地的雕塑家修復。
上述研究成果於9月4日發表在《古代》(Antiquity)期刊上。
《大紀元》此前報道,在威尼斯隨處都可見到帶翅膀的獅子。傳說中傳教士聖馬可夢到這個帶翅膀的獅子。他在夢中得知,將來他會被葬在威尼斯。由於聖馬可曾經到威尼斯傳教,威尼斯人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移。
在西元828年、聖馬可過世800多年後,威尼斯人把他的骸骨從埃及帶回威尼斯,埋葬在聖馬可廣場的聖馬可大教堂裏,並把聖馬可封為威尼斯的守護聖人。而這個帶翅膀的獅子從此代表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標誌。#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