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宣布上市新標準(尚需美國證監會審批)。這跟中國關係最大,其中規定:對主要在中國營運的新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最低要求為2,500萬美元。相對而言,在新標準中,(中國之外)如果選擇淨利潤上市標準上市的公司,其最低公眾持股量市值只提高到1,500萬美元(目前為500萬美元)。
納斯達克大幅提高上市門檻,這直接影響著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因為中企主要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2025年8月初,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406家,其中,納斯達克佔比81.53%(331家),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的佔比分別只有15.27%(62家)和3.2%(13家)。
中企赴美上市的起落
1994年中國第一家企業在美上市,此後蔚然成風,甚至2014年阿里巴巴創下全球最大IPO紀錄。但是,部份公司財務透明度問題和2017年後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導致市場信心動搖。
2020年美國推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聲明它們不是由任何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且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三年無法審查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便可勒令其退市。同時,中共嚴查赴美上市公司,迫使滴滴上市後迅速被下架。這些都嚴重衝擊中概股。Wind數據顯示,2023年僅有33家中資公司赴美融資,金額為9.31億美元。另一方面,迄今已有80多家公司從美退市。
這種情況是中共不願看到的,其實中共恐懼中美經濟脫鉤。為了不脫鉤、拉住美國,中共被迫對美讓步,2022年8月與美達成審計協議,同意向美國交出審計底稿。另一方面,調整境外上市備案制。中共證監會2023年修訂《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縮短審批周期至20個工作日,取消了多種限制。有數據顯示,2024年擬赴美上市企業共有76家申請備案,54家通過,通過率為71%。
這樣,2024年以來,出現了低調的赴美上市潮。Wind的統計顯示,2024年61家中資企業融資30.20億美元,與2023年形成鮮明對比。2025年上半年,又有45家成功在美國上市,共計佔到美股IPO市場的22%,數量遠超去年同期的30家,不過首發募資規模僅約8.7億美元(不含4家De-SPAC和1家OTC轉板),較去年同期腰斬。
納斯達克早在2020年即將中國界定為「限制性市場」
對中國而言,納斯達克的擬議新規,其實算姍姍來遲。早在2020年,納斯達克就將中國界定為「限制性市場」,即中國屬於受當地保密法律、禁止法規、國家安全法律或其它限制美國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獲取訊息的法律法規約束的司法管轄區域。因此,赴美上市的中企存在著特殊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披露訊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問責制及訊息獲取,特別是這些公司處於美國上市監管機構難以獲取訊息的司法管轄區域內。
為了減少這些風險,納斯達克於2020年5月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三份修改提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1年10月批准):(1)新增在受限市場營運的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及合併後融資規模要求;(2)根據審計師資質對擬申請上市公司適用額外且更嚴格的標準;(3)新增對受限市場公司的管理層或董事會的要求。
其中,納斯達克確立了一項標準:要求來自「限制性市場」的公司,須在首次公開招股中籌集至少2,500萬美元的資金。所以,9月3日納斯達克宣布的上市新標準中針對中國的部份,只是重申而已。
納斯達克警惕中概股「拉高出貨」(pump-and-dump)
納斯達克指出,這次修訂是基於近期對交易活動的主動審視,對可能涉及價格操縱與「拉高出貨」(pump-and-dump)的行為,必須提升監管強度以防範風險。
的確,這些年來,中概股傳出不少醜聞,如瑞幸咖啡被退市。美國投資者也打過多宗官司,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支付4.335億美元而與投資者和解。今年6月,《華爾街日報》曝光中概股「殺豬盤」:操縱股價翻幾倍,買家被收割得血本無歸。如華夏博雅(註冊於開曼群島,主要提供中國地區的教育服務)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底期間快速上漲,翻了數倍,隨後在1月30日爆跌98%。納斯達克已暫停了華夏博雅的股票交易。對該案調查過程中,聯邦執法部門扣押了涉嫌違法所得資金約2.14億美元,對7名涉案人員提出刑事起訴。
一份交易所文件顯示,自2022年8月以來,納斯達克提交給美國監管機構的案例中,近70%與主要在中國經營的公司的交易有關。
中概股前途未卜
今年特朗普再主白宮,美中關係再起波瀾,中概股的前景也不確定。
首先,白宮發布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重點進一步限制與中國的雙向投資,其中如下三項具體措施直接影響中概股:(1)確保《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覆蓋的公司符合嚴格的財務審計標準;(2)審查外國對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採用的可變利益實體(VIE)及其子公司結構,評估其對美國投資者權益的限制和潛在欺詐風險;(3)恢復《1974年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的最高信義義務標準,限制外國對手公司在養老金計劃中的投資資格。
其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於4月9日表示,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若北京不退讓,美國不排除將中概股從美國交易所摘牌的可能性。目前,美中關稅戰2.0隻是延長了暫停期,未來如何,一切都不好說。
再次,今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收到來自23個州的州財務總監和其他財務官員的信函,要求將中概股強制退市。在2023年聯邦政策調整後,旨在讓退休基金撤出對中概股投資的立法正在各州議會推進。
第四,華爾街被稱為中共在美國的最後一個朋友,對中概股也在做兩手準備。突出的例子,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今年第二季度拋售了其持有的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標誌著該基金從中概股市場果斷撤退。高盛估計,在中美資本脫鉤的「極端情況」下,美國投資者可能被迫拋售約8,00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
結語
美股市場上的中概股總市值,一度高達2萬多億美元,現已腰斬。雖然今年以來,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一度跑贏同期美國三大指數,但這只是短線操作,中概股的前景仍高度不確定。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之所以現在宣布上市新標準,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事,更是在考慮如何應對美中關係的可能變化。#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