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在未來一年半內逐步提高藥品關稅,從較低的關稅(可能為15%)提高到250%的高關稅。
他告訴CNBC,「我們希望藥品在我們國家生產。」
關稅超過200%肯定能達到目的。
本屆政府的目標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確保美國在發生類似上次全球疫情等緊急情況時,擁有戰略性的救命藥品供應。由於大量關鍵藥品,例如抗生素、降壓藥和活性藥物成份(API)等,從中國、新加坡和印度進口,美國醫藥供應鏈目前面臨風險。這些國家距離美國遙遠,要麼政治上是威權國家,要麼在烏克蘭入侵後仍堅持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因此,如果中共發動戰爭,這些國家實際上無法在令人信任的前提下向美國運送藥品。
中國和印度都從俄羅斯購買大量能源,而特朗普總統對此採取了強硬立場。8月4日,特朗普總統表示將對印度徵收25%的二級關稅,以懲罰其大量購買俄羅斯折扣能源產品。由於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石油價格走低,除了印度和中國之外,幾乎沒有其它買家。在特朗普總統要求印度停止購買後,印度仍堅持從俄羅斯購買能源,這表明印度在藥品等戰略物資方面不可信賴。
8月14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向CNBC表示,美國因依賴外國藥品生產商而陷入「國家安全危機」。
他說:「目前,我們60%的原料藥和藥品來自中國和印度,而印度嚴重依賴中國。」
一項旨在改善美國醫藥供應鏈的新行政命令可能包括建立戰略性藥物活性成份儲備、列出對美國健康和安全至關重要的26種關鍵藥物、通過與美國主要藥物成份生產商簽訂長期合同來設定價格下限以保證充足的需求,並通過關稅阻止印度和中國的藥品傾銷。
從共產主義中國等敵對國家購買抗生素等關鍵藥物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們可能會出於貿易籌碼或戰爭爆發等因素而切斷美國的藥品供應。北京可以通過在其邊境或公海上實施更全面的海上封鎖來阻止出口,例如,如果中共海軍在未來10年或20年內發展到與美國海軍同等水平的話。對美國來說,現在就為這種可能性做好準備要安全得多,方法是在美國工廠建立自己的藥品供應鏈;或者其次,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鄰近的國家建立穩定的供應鏈,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獲得保障。
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價值80億美元的藥品,從印度進口價值120億美元的藥品,其中包括抗生素和降壓藥等。美國從新加坡進口價值150億美元的藥品,而新加坡通過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手段獲取市場份額。對這些國家徵收高額藥品關稅將有助於藥品生產轉移到美國工廠。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對包括歐洲藥品在內的藥品徵收關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許多美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到歐洲,他稱其為「避稅騙局」(Tax Scam)。愛爾蘭和瑞士等一些國家為將生產和專利轉移到歐洲的美國公司提供人為的低稅率,從而為這些公司節省了數十億美元的未繳納美國稅款。由於愛爾蘭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500億美元的藥品,因此節省的稅款數額巨大。
特朗普總統威脅對藥品徵收關稅,已經加速了數十億美元的醫藥投資、藥品生產和就業職位回流美國。生產抗癌藥物「可瑞達」(Keytruda)的默克公司(Merck)將從2030年開始將該藥物的生產轉移到特拉華州,供美國消費者使用。禮來公司(Eli Lilly)是另一家在美國進行新的戰略投資的製藥公司。
特朗普總統還試圖通過與製藥公司談判,使其在美國的售價不高於其向歐洲和其它發達國家銷售的價格來降低美國藥品價格。特朗普政府稱之為最惠國政策(Most-Favored Nation,簡稱MFN)。特朗普總統認為,MFN政策將終結「歐洲和其它發達國家搭美國創新的便車」。這可能意味著製藥公司將提高歐洲藥品價格,以便降低美國藥品價格。
當然,特朗普政府對藥品的新政策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對那些實行專制或為了短期利益而支持專制政權的國家徵收關稅是正確的決定。美國不應該再依賴遙遠的對手政權來獲取抗生素等關鍵藥物。
然而,新的關稅不應適用於加拿大等鄰近的友好民主國家。對於歐洲和東亞的民主國家也可以適度降低關稅,因為這些國家的供應線能夠得到保障,包括通過達成協議補充美國戰略藥品儲備。我們可以更好地信任我們的民主盟友,相信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保證關鍵藥品的供應;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地降低對這些國家的關稅,同時對我們最危險的對手徵收高額關稅。#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2001年獲頒耶魯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榮獲哈佛大學的政府管理學博士學位。他是《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的總裁,其研究領域廣涉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他的最新著作是《權力的集中:制度化、等級制和霸權主義》(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Institutionalization, Hierarchy, and Hegemony,2021)和《大國大戰略:南海的新博弈》(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 the New Gam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018)等。
原文: Bringing US Pharma Hom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