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夢想之一。從1782年法國蒙特哥菲爾兄弟點燃熱空氣紙袋升空開始,這門古老工藝便承載著人類「仰望天空」的浪漫。兩百多年後,它仍在世界各地上演不同的故事:一邊是紐約哈德遜河谷的34年傳統盛會,人潮如織、氣氛如嘉年華;另一邊,則是香港今年初次舉辦的國際熱氣球節,卻因安全考量臨時取消載客體驗,引發觀眾不滿。兩地一對比,更凸顯熱氣球節在文化、歷史與氛圍上的巨大差異。

9月4日至7日於中環海濱舉行「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蔡文昕/大紀元)
9月4日至7日於中環海濱舉行「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蔡文昕/大紀元)

香港取消載客體驗:未竟的飛行夢

9月4日至7日於中環海濱舉行的「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原本計劃提供「繫留定點飛體驗」,讓市民升至約10至20米高空,飽覽維港景致。然而,政府最後僅批准展示,不准載客,理由是安全測試不足。主辦單位臨時取消體驗並停止售票,惹來大批已購票市民不滿,現場甚至出現要求退票的聲音。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臨時取消熱氣球載客體驗項目,引發遊客不滿。(蔡文昕/大紀元)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臨時取消熱氣球載客體驗項目,引發遊客不滿。(蔡文昕/大紀元)

許多人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原以為能在繁華的維港夜景中,感受片刻的「升空自由」。這一場因監管與準備不足而中斷的嘗試,也折射出香港在舉辦大型戶外文化活動上的挑戰。

香港中環海濱「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9月5日現場展示的小型熱氣球。(蔡文昕/大紀元)
香港中環海濱「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9月5日現場展示的小型熱氣球。(蔡文昕/大紀元)

紐約第34屆摩根大通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現場。(曾蓮/大紀元)
紐約第34屆摩根大通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現場。(曾蓮/大紀元)

紐約哈德遜河谷:34年的天空嘉年華

相比之下,美國紐約上州的摩根大通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早已成為秋季最具代表性的節慶。今年第34屆活動於8月底舉行,三天吸引逾2.3萬人參加,門票售罄,現場超過120次升空,將整個泰莫公園化為流動的天空畫布。

「熱氣球節的核心精神是喜悅與連結,當五彩斑斕的氣球在哈德遜河谷的壯麗景致中升起,所有人都在同一刻屏息,分享同一份震撼。」活動主辦方、達奇斯郡區域商會首席執行官Frank Castella在接受訪問時如是說。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的熱氣球升空。(曾蓮/大紀元)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的熱氣球升空。(曾蓮/大紀元)

飛行員的天空故事

走進熱氣球的世界,最能觸動人心的,是飛行員們的分享。「熱氣球不是工廠流水線的產物,而是靠縫紉機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紐約資深熱氣球飛行員Todd Monahan說這句話時,眼神裡閃著光。他多年來駕著色彩斑斕的氣球飛越世界各地,用自己的經歷見證這門古老工藝的延續。

資深熱氣球飛行員Todd Monahan。(曾蓮/大紀元)
資深熱氣球飛行員Todd Monahan。(曾蓮/大紀元)

Todd解釋,許多人以為熱氣球是批量製造的,其實不然。每一只氣球都像是布料與線縫出的巨大藝術品;連承載乘客的吊籃,也是以藤條純手工編織而成,沒有機器代工。這份工藝的堅持,也讓熱氣球昂貴而珍稀。「我最近買了一個新的熱氣球,價格是十萬美元,這還只是開始。」除了氣球本身,還需要一整套設備:拖車、專門的運輸車輛、巨大的風扇。「光是一台風扇就要四、五千美元,燃氣費用更可能要兩萬美元。所有和飛行相關的東西都很貴。」他直言,熱氣球體驗的價格高昂,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嘗試。但對他而言,那份飛翔的自由與傳統的工藝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資深熱氣球飛行員Rich Hamilton。(曾蓮/大紀元)
資深熱氣球飛行員Rich Hamilton。(曾蓮/大紀元)

另一位資深飛行員Rich Hamilton解釋,熱氣球升空只選擇清晨與黃昏,「因為風已經平靜下來,否則一旦遇上熱氣流,氣球會完全失控。」他尤其鍾愛秋天,因為「當樹葉變色,整個天空都像油畫般壯麗。」

熱氣球能否放飛,完全是靠「天意」。Rich講述:「天氣是最大變數。我們不喜歡強風,最理想的是涼爽、平靜的天氣。我自己特別謹慎,不會在危險或過大的風中飛行。」他補充道,熱氣球通常只飛45分鐘到一小時,因為燃料有限。「不像電影裡演的那樣能環遊世界,現實就是一個小時左右。」

Todd帶著熱氣球走遍全球,從歐洲山谷到亞洲田園,他說:「每一片天空都獨一無二,飛行讓我與自然、與當地文化產生對話。」這份情感,正是香港熱氣球節難以複製的核心精神。

香港中環海濱「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的市集攤位。(蔡文昕/大紀元)
香港中環海濱「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的市集攤位。(蔡文昕/大紀元)

紐約第34屆摩根大通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市集攤位。(曾蓮/大紀元)
紐約第34屆摩根大通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市集攤位。(曾蓮/大紀元)

文化的對比

從歷史角度來看,熱氣球不僅是飛行工具,更是節慶文化的象徵。紐約哈德遜河谷的熱氣球節經過三十多年積累,早已與地方風景、人情、家庭傳統緊緊連結。Barry與妻子Denee帶著孩子一同前來。「我們已經參加這個活動十年了,我太太更是從小就來。」Barry笑著說。Denee更分享,她的叔叔是當地知名飛行員,因此一家人對氣球有特別的情感。

而在香港,令人矚目的熱氣球節卻因策劃不周,令不少遊客失望。消委會在9月6日傍晚公布,共接獲105宗相關投訴個案,涉及金額共13.1萬港元($130,585),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為4,956港元,涉及「不滿未有升空體驗」。

在速度與效率掛帥的時代,熱氣球提醒人們:飛行可以不必喧囂,夢想可以安靜而壯麗。紐約與香港的對照,正好映照出文化傳承與活動經驗的差異——一邊是未竟的嘗試,一邊是成熟的盛會。或許,香港的天空仍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真正承載起屬於自己的熱氣球夢。◇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期間,孩子們在巨大的熱氣球內部穿梭遊玩。(曾蓮/大紀元)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期間,孩子們在巨大的熱氣球內部穿梭遊玩。(曾蓮/大紀元)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期間,,孩子在氣球圈中玩耍。(曾蓮/大紀元)
紐約哈德遜河谷熱氣球節期間,,孩子在氣球圈中玩耍。(曾蓮/大紀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