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將於2026年1月20日起實施,香港救助兒童會昨(6日)舉辦論壇,該會總幹事曾迦慧預料,條例實施後舉報個案將上升,尤其是過往未被揭露或隱蔽的個案,認為需要建立跨專業協作的預防文化。

「兒童保護論壇:百日協作 共建兒童安全社區」有約150名參加者,來自教育界、兒童服務界的非政府組織的專業人士參與。與會者分享實務經驗、聆聽兒童心聲,並與各界專家交流。大會表示,活動旨在提升他們在兒童保護方面的意識、知識和技能,充份準備新法例實施。

曾迦慧在會上表示,保護兒童不只是專業人士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社會對虐待兒童採取零容忍態度,呼籲當懷疑有兒童正面對傷害時,不要沉默,挺身而出能守護每一個孩子的安全。

論壇設有3場專題座談會,分別涵蓋服務兒童機構的關鍵角色、條例在法律與實務層面上的挑戰與契機,及防止兒童性虐待與倖存者支援。

香港救助兒童會昨日(6日)舉辦論壇,討論《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相關事項。(余鋼/大紀元)
香港救助兒童會昨日(6日)舉辦論壇,討論《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相關事項。(余鋼/大紀元)

會上有兒童權益倡議者指出,服務兒童的機構在兒童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須建立全面的保護政策與文化,從行為守則、員工培訓到個人資料保護,全面預防兒童受到傷害的風險,並強調建立守護兒童的機構文化,刻不容緩。近年本地虐兒個案頻現,相信個案遠高於通報數,呼籲社會正視制度漏洞,並從政策、程序、文化與問責四方面,加強兒童保護。

與會者又討論舉報門檻、法律責任、支援配套及跨部門協作等,並提出改善建議,包括政府應提供清晰指引與法律保障,使前線人員在舉報時有足夠支援,真正守護兒童。

講者亦分享處理性虐待個案的經驗、挑戰與策略,認為防止兒童性虐待不應只在事後介入,更需從教育、制度與倖存者支援三方面著手,包括培訓成人識別風險、推動實證研究,及以倖存者為本的支援方式,幫助成年倖存者,呼籲社會正視兒童性暴力的深層創傷。

此外,論壇設多場互動工作坊,涵蓋親子正向溝通、網絡世界的兒童保護、如何支援被傷害的兒童及應對網絡欺凌的策略與協作等主題,協助前線人員掌握兒童保護的核心技巧與應對策略。

論壇上,有青少年代表以「兒童隱藏的悲劇:來自朋友和親近成年人的虐待」為題,分享在家庭與同儕面對的隱性悲劇,包括身體、心理及性方面的虐待。他們要求學生接受培訓,協助或觀察正在面對或有可能受虐待的人士,並主張在學校課程中加入強制的人權教育課,並提到讓兒童更容易接觸到非政府組織及保護兒童服務。@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