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美中科技戰加劇,南韓半導體企業不斷減少在華投資。華府近日宣布撤銷三星等韓企的「經驗證終端用戶」(VEU)資格,加速了韓企撤中的步伐。南韓官方統計,過去兩年,韓企在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投資總額,已從52億美元降至負13億美元。財經專家稱,隨著美國全面關閉VEU計劃,中國企業將面臨晶片斷供的風險。
南韓媒體《韓民族日報》(Hankyoreh)報道,伴隨特朗普政府不斷收緊針對中國的半導體管制措施,南韓半導體企業的中國業務的不確定性加劇,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企正急於實施撤離中國的策略。
報道披露,目前三星有大約40%的NAND快閃記憶體在西安廠生產;SK海力士則約有40%DRAM與20% NAND分別在中國無錫及大連的工廠生產。在華府宣布撤銷三星和SK海力士的「經驗證終端用戶」資格後,南韓晶片製造商都在加緊採取措施,努力應對這場巨變。
報道稱,有南韓政府與業界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幾個月前就已確立針對中國採取設備出口管制的構想,並將此意圖告知了南韓政府與業界,因此南韓半導體企業早已啓動了逐步撤離中國的計劃。
9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正式對外宣布,美國將全面關閉「經驗證終端用戶」(VEU)計劃,此措施將在2025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美國商務部次長凱斯勒(Jeffrey Kessler)在官方聲明中稱,「這是堵塞出口管制漏洞的關鍵一步,我們必須糾正那些讓美國企業承受競爭劣勢的政策缺陷。」
VEU計劃曾是外資半導體廠商在華營運的「特殊通行證」,被納入這個計劃的外資半導體企業可以無需申請而引進美國先進設備和核心技術。
但是根據最新規定,這些企業今後進口任何美國設備都必須逐案申請許可證。在新規開始生效後,曾經作為「經驗證終端用戶」的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將失去相關豁免權,這些企業的所有在華生產基地將受到嚴重的衝擊。
事實上,由於預期中美科技戰會繼續升級,從2024年以來,各國半導體企業都在加快撤離中國大陸的步伐。
據《朝鮮日報》稍早時候的報道,全球性市場調查公司Omdia披露,SK海力士已在2024年底擱置了其擴展中國無錫工廠的計劃,改為擴大南韓利川M14工廠和清州M16工廠的產能;三星電子則在大幅下調其西安NAND快閃記憶體工廠產能的同時,擴大在越南的半導體方面的投資,並帶動周圍配套企業前往越南設厰。
此外,南韓半導體封測公司西格尼蒂克(Signetics)也計劃投資1億美元,在越南永福省的霸善工業區建設生產工廠;世界最大半導體後工藝企業Amkor科技,去年年底已在越南斥資16億美元建設20萬平方米工廠,並將中國工廠的設備搬遷過去,在越南打造具備最尖端技術的半導體封裝基地。
南韓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22年美國針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全面生效前,韓企在中國積體電路製造業的投資額高達52億美元;美國出口管制政策出台後,這一數據急速下降,到2023年已降至零;而2024年全年,韓企在中國積體電路製造業的淨投資為負13億美元,這意味著韓企從中國撤回的投資本金,已超過對中國半導體設施的新投資。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9月4日在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談及美國全面關閉「經驗證終端用戶」(VEU)計劃的影響。
孫國祥分析說,對於失去豁免的企業,意味著設備維護、技術升級、產能擴充的節奏將顯著放緩,整體供應鏈成本將不可避免地上升。如果單一許可申請演變為「推定拒絕」的常態化操作,關鍵保養零件長期無法及時獲得,必將導致生產良率和交期承諾無法達標,那麼繼續營運的機會成本將超過關閉或轉移的損失。而當管制措施導致企業毛利被侵蝕至無法覆蓋合規風險溢價時,「理性撤離將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美日、荷蘭等盟國在工具跟零組件上形成更緊密一致的全面審核,再加上黑名單擴張,同時在對華外資廠區的科技轉移風險採更嚴格的標準,三星、海力士、台積電等對在中國的投資續流的誘因就會下降,中國方面則面臨斷供。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