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前年9月在疫情後推出「香港夜繽紛」活動,希望推動夜經濟,但成效一直備受社會質疑,近日其官方網站(www.nightvibeshk.gov.hk)更無法瀏覽,疑似悄然落幕。翻查資料,去年12月已有傳媒報道官網絕大部份活動已完成,網頁新聞公布欄大半年未有更新。
《星島日報》政情版「大棋局」文章今日(8日)引述政黨中人分析指,政府最近一年多明顯將政策重心放在「重質不重量」的盛事經濟上,單靠「夜經濟」已追不上現時的經濟轉型需求,再加上港人消費力北移,再舉辦多幾個夜市的經濟效益成疑。
今年4月,立法會審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民青局最近在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未能分開計算「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及「18區日夜都繽紛」相關開支,而各項活動涉及的工作均由現有資源及人手推行。
截至去年年初,「香港夜繽紛」共有近70項活動,另有超過80個商場響應,向市民和遊客展示香港晚上的活力和魅力。截至今年首季,「18區日夜都繽紛」涉及的主辦和協辦單位超過110個,共舉行60多項活動,包括市集嘉年華、傳統文化及新興文娛活動、藝術作品展示、音樂表演、運動體驗等。
2023年11月,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曾表示灣仔、西環等3個海濱場地的活動吸引27萬人次進場,又引述個別商戶稱生意上升兩至三成,但當局沒有特別估算活動帶來的額外經濟效益和旅客數字。
政府冀晚市氣氛更旺
2023年9月14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香港夜繽紛」活動啓動禮,宣布由本月中開始聯同不同機構在港九新界舉辦一系列「具香港特色和吸引力」的夜間活動,涵蓋娛樂、藝術、文化、消費等不同主題;目的指「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在市面營造熱鬧氣氛,讓市民和旅客一同感受香港晚上的活力和魅力」。
政府當時解釋,在疫情後社會雖然大致復常,但航班服務、訪港旅客,以至本地的消費力仍有待全面恢復;疫情改變了很多市民的生活習慣,他們現在晚上可能比較少外出;因此,政府牽頭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希望令晚上的市道氣氛更旺。具體活動包括廟街夜市、煙花匯演、文創活動、小賣攤位市集、地區特色導賞、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中秋綵燈會、大坑舞火龍、無人機表演等,不少都是以往曾經舉辦過的活動。
另外,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及香港太空館在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十時,西九文化區M+將在晚間舉行博物館夜間展廳活動和工作坊;旅發局亦向旅客派發「香港夜饗樂」優惠券,以及提供開篷巴士夜遊特別優惠。
2024年1月,政府再宣布在1月至5月舉辦「日夜都繽紛」活動,展現地區特色,弘揚傳統文化,帶動節日氣氛。各區議會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協助推展有關項目,具體活動包括深水埗區「激光劍」活動、九龍城區泰國潑水節、大埔區林村許願夜市等。
在眾多活動中,廟街夜市是少數長期維持的例子,自2023年12月開始推出,由旅發局、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合作統籌營運。去年12月限期屆滿後,旅發局退場,改由商販自行營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