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oere)領導的工黨在國會選舉中成功贏得第二任期。工黨與四個左翼小黨共取得87席,略高於過半數門檻85席。儘管確保了連任,斯特勒仍將面臨更複雜的國會局勢,需要依賴多個小黨才能推動政策。

與此同時,右翼政黨則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選舉成績。由Sylvi Listhaug領導的進步黨(Progress Party)贏得48席,席次是四年前的兩倍。

右翼迅速擴張凸顯了選民結構的變化。奧斯陸自由派智庫Civitas研究員Eirik Loekke指出:「如今的年輕人比過去更傾向右派。我認為進步黨贏得了很大一部份的青年選票,尤其是在年輕男性當中。」

特羅姆瑟大學(University of Tromsoe)副教授Jonas Stein表示:「斯特勒將繼續擔任首相,但國會情勢將更加困難,他必須依賴五個政黨共同執政。」

預計在第二任期裏,斯特勒必須高度依賴政黨合作,才能推動財政預算等重大立法。為爭取支持,他可能面臨艱難的議題協商,包括對富人增稅、石油勘探計劃,以及要求挪威主權基金撤資以色列企業等議題。

斯特勒的第一任期面臨了嚴峻挑戰。高通脹和利率上升導致生活成本飆升,政府支持度快速下滑。2022年底通脹率曾達7.5%,創數十年新高;隔年央行將政策利率升至4.5%,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準。直到今年7月,通脹才回落至3.3%,央行也在6月實施了五年來首次減息,提振了消費者信心。

除了經濟壓力外,斯特勒內閣還遭遇多宗醜聞,包括部長因逃稅、未公開的股票交易和倫理問題辭職。

在2025年初,他甚至面臨工黨內部的挑戰,最終通過內閣改組倖存下來。他任命其親密盟友、前北約秘書長及前首相斯托爾騰貝格(Jens Stoltenberg)為財政部長。

這次改組還包括將以農村為基礎的中間黨(Centre Party)逐出政府,恰逢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其第二任期,選民的注意力也因此轉向外交與安全議題。

奧斯陸社會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選舉研究計劃負責人Johannes Bergh上周對外國記者表示:「我認為斯特勒的支持度出現如此變化實在令人驚訝。我覺得斯特勒本人沒有改變,而是環境改變了,人們開始重視他在國際事務上的經驗與能力。」

能源將是大選後一個核心爭議點。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挪威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隨著歐盟計劃在2027年前全面淘汰俄羅斯天然氣,挪威的角色將進一步提升。

然而,斯特勒的一些左翼盟友則呼籲逐步淘汰石油勘探,這可能限制新天然氣田的開發。

外交與安全議題也深刻影響了這次選舉。俄烏戰爭所帶來的威脅,讓挪威選民更加重視安全。斯托爾騰貝格加入內閣,被許多人視為一項保障。他曾擔任北約秘書長長達十年,直到去年10月才卸任。

根據奧斯陸和平研究所調查,59%的挪威人認為未來十年歐洲可能再爆發戰爭,高於去年的55%。

加沙戰爭也成為選舉後的重要議題。斯特勒的部份盟友要求挪威主權基金進一步從以色列企業撤資。該基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規模達2萬億美元。自6月30日以來,已撤出二十多家以色列公司的投資。

部份左派政黨質疑,挪威是否因投資以色列公司,而事實上成為違反國際法行為的共犯。儘管以色列否認違反了相關國際規範。#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