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工巨頭杜邦(DuPont)周一(9月8日)宣布,在一場涉及貿易秘密與商標侵權的爭端中獲得勝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決,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Dawnsens New-Materials,又稱Dangs)未來十年不得在美國銷售或進口任何與杜邦Tyvek品牌相關產品。禁令即日生效,並由ITC與美國海關負責執行。
ITC同日表示,已批准廈門當盛自願簽署的協議,其同意遵守上述限制,為期十年。這標誌著杜邦在持續多年的知識產權爭端中取得重大突破。
杜邦在2024年向ITC提出投訴,指控當盛竊取Tyvek技術秘密並侵犯商標。Tyvek是一種合成材料,廣泛應用於防護服、醫療耗材與工業包裝領域,具有耐撕裂、透氣防水等特性,全球市佔率長期由杜邦主導。
杜邦指出,當盛產品仿冒其設計與技術,對公司品牌及市場份額構成威脅。
ITC公布的決定顯示,當盛選擇自願接受同意令(consent order),承諾十年間不在美國市場涉及任何Tyvek相關業務。這意味著,杜邦核心專利與商標將在美國獲得強有力保護。杜邦隨後發表聲明稱,「我們歡迎這一結果,並將持續在全球範圍內捍衛知識產權。」
此案凸顯中美貿易與科技競爭的敏感格局。近年來,美國針對中國企業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態度日趨強硬,從半導體(晶片)到化工材料領域均加強審查。業界人士認為,這一裁決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勝利,也反映華府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及維護本土產業安全的政策背景。
Tyvek材料被廣泛用於醫療防護、食品與物流包裝,疫情期間更是個人防護裝備的關鍵原料。分析師指出,此次禁令或將切斷當盛在美國醫療與工業市場布局,對中國相關製造商形成警示作用。隨著美國ITC與海關共同監督執行,當盛若違反同意令,將面臨高額罰款與刑事責任。
類似案例包括3M在美國控告中國廠商仿冒N95口罩並藉疫情牟利,最終獲得法院禁令與相關賠償。專家指出,這些跨國企業藉由法律途徑維護知識產權,已對全球供應鏈形成示範效應,也凸顯醫療與工業材料領域保護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