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數據,澳洲大學在國際學生比例上僅次於盧森堡,居全球第二,但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卻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最低之一。

OECD周二(9月9日)發布的《2025年教育概覽》報告顯示,澳洲政府在每名大學生(含研發支出)的直接經費投入平均為9,415美元(約1.43萬澳元),遠低於OECD平均的15,102美元。相比之下,澳洲在每名大學生上的支出僅為德國的一半,比美國和加拿大少約50%,比紐西蘭少21%。

報告稱:「與大多數國家相比,澳洲在高等教育(含研發)的政府支出相對更低。」

在澳洲,高等教育資金來源中,僅55.4%來自公共資源,顯著低於OECD平均的71.9%。

外國學生比例高於平均水平四倍

澳洲大學的外國學生比例高達27%,僅次於盧森堡(外國學生佔50%),遠高於OECD平均水平(7.4%)。

相比之下,美國只有5%的大學生來自海外,而英國這一比例為23%,加拿大為21%,瑞士為20%。

在德國,只有10%的大學生來自海外,在意大利和日本,這一比例為5%,在紐西蘭,這一比例為15%。

對外國學生收入的依賴與挑戰

據澳洲人報網站報道,周一(9月8日),參議院大學治理聽證會上揭示,澳洲大學高度依賴國際學生的全額學費收入。

不同大學領導人透露,由於阿爾巴尼斯政府決定將國際學生總數限制在今年27萬人,2026年29.5萬人,大學正在削減成本和裁員。

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名譽校長Michael Still表示,政府限制措施導致外國學生入學人數減少三分之一,給今年的預算造成3,500萬澳元的缺口,需裁員99人。

他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說:「這種財務影響以及目前國際教育未來的不確定性,迫使我們立即全面審查營運模式。」

悉尼科技大學(UTS)校長Andrew Parfitt教授表示,若能多招收1,000名國際學生,該校本可避免未來12個月內1億澳元的「令人心痛的」財務削減。

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名譽校長Martin Parkinson警告,若不削減成本,大學將難以維持財務可持續性。他表示:「過去六年中有五年,大學一直處於赤字狀態。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會有大學部門。」

聯邦教育部長Jason Clare周二公布了將自明年起推行新的「按需資助」制度。

他表示:「這就像是大學版的David Gonski撥款方案提出的學校資助模式,資金會依學生需求流動,不設上限。」

教育部長承諾,2027年起將立法保障所有符合資格的學生都能進入大學:「這不代表免費上大學,但只要達到錄取分數,就一定能獲得學位名額。」

OECD報告同時顯示,澳洲有15%的大學生在第一年退學,高於OECD平均的13%。

報告稱:「第一年高輟學率可能表明學生期望與課程內容或要求不匹配,可能反映出職業指導不足或對新生的支持不夠。」#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