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COVID-19)疫情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青年失業率高漲,許多人為償還按揭及維持日常消費,需要靠借貸維持生存,據統計,僅2024年,中國估計有2,500萬至3,400萬人拖欠個人貸款;在此背景下,網貸成為熱門產業,但高息讓更多中國人陷入債務泥潭。

「風險借貸」人數高達8,300萬

由於中國網貸平台門檻低、放款速度快,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使越來越多人過上「以貸養貸」的日子。尤其對於那些長期找不到工作的人,網絡借款幾乎成了他們維持生活的唯一依託。

根據智庫Gavekal Dragonomics估算,僅2024年,中國拖欠個人貸款人數高達2,500萬至3,400萬人。與5年前相比,這個數字翻了一倍。若算上逾期但尚未達到違約的貸款,風險借貸人的數量將高達6,100萬至8,300萬,相當於15歲以上人口的5%至7%。

BBC中文網9日報道指出,中國債務違約人數如此之高的背後,是金融服務平台不斷壓低「借貸感」,目的是促進借貸、促進消費,這實際上詭異地與中共當局近年來不斷加以鼓勵的促進消費氛圍不謀而合。

網貸平台 五花八門

網貸平台一般可以簡單分成三大類,大貸平台就是依靠京東、阿里巴巴的產品,比如阿里巴巴的「花唄」和京東「白條」,它們和信用卡有互為替代關係,約束力強,有比較嚴格的資質審核。中型貸款平台就包括「拍拍貸」這樣的互聯網貸款平台。小型貸款平台包括比「拍拍貸」更小的平台,以及高利貸。

為了和銀行貸款、大貸款平台競爭,中小型貸款平台不斷用「低風險」、「短時間」、「輕鬆」來打廣告。且網貸的錢通常會在短時間內到帳,用戶不能提前返還,還必須面對強制分期付款以保障利息的條款。

然而網貸的利息比銀行更高。據一位經常網貸的王先生表示,從京東、阿里巴巴等大貸款平台借走人民幣1萬元,最終可能分期返還1.1萬元。但如果從中小網貸平台借,他可能需要分期返還1.3萬元。

《財新資料》今年4月也曾報道高利貸案例,據報,山東大學經濟系姜樹方教授在「京東金融」的「金條」借款平台上申請借款,卻誤點擊到年化利息高達24%的「拍拍貸-備用金」,當時平台就放款人民幣10.8萬元。姜先生發現錯誤後馬上選擇結清貸款,但平台卻要求姜先生除了還清全部本金,還要多付息費共3,240元。相當於日息費率3%,年化息費率1080%。

借款人無力償還 許多中國人深陷債務危機

借款人從網貸平台借款後無力償還,借款人應承擔甚麼樣的後果?

中國金融頭部證券公司從業者對BBC中文解釋,目前對於中小貸款來說,信用監督體系是相對缺位的。中國的社會信用制度分為好幾個等級,對於借貸來說,欠錢不還的借貸人遠遠夠不上成為「老賴」、甚至上社會失信人員名單的行列。如果借貸人不考慮買樓買車,那麼實際沒有限制手段。

當平台把錢借出去的時候,就沒有做把錢全部收回來的打算。「如果錢收不回來,他們就把這筆債權打包成一個資產賣給別人,這就是所謂的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是否要暴力催收就成了三方機構的選擇。」

《自由財經》報道,2024年,中國房屋貸款佔家庭貸款的65%(這不包括商業貸款)。大多數按揭由國有銀行發放,現今這些銀行必須想辦法從無力償還貸款的人手中收回借貸資金,不過,為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因此做法較為謹慎,但在線信貸平台對於追債做法激進,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經濟學人》指出,為甚麼這麼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深淵,主要原因是來自中國國有銀行,也來自如螞蟻金服(Alipay)和微眾銀行(WeBank)這類科技平台。

無論起因如何,如今許多中國人正深陷債務危機,甚至不得不與咄咄逼人的債務催收人員打交道。#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