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題目有「反思」二字,我也順便反思去年暑假前後的事,發現那時香港教育界出現了不少極左言論,例如開學前夕天水圍某小學召開全體教員會議,校長要求所有教師將來在升旗禮期間不得佩戴全視線眼鏡,原因是鏡片變黑會產生惡劣的政治聯想。開學後適逢懸掛三號風球,不少學校因而取消升國旗,有林姓教師對此猛烈抨擊,「乜都話考慮學生安全」,「原來作為一個老師或教育工作者,以學生安全為藉口唔做嘢,明白哂,交通很危險,躲在家裏不要上學吧」,言論令人咋舌,但其出位言論,卻使他贏得了教聯主辦2025最佳愛國主義教師美譽。
今年適逢終戰80周年,抗戰成為暑假前後一個主要社會話題,種種紀念活動背後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本欄早前報道過的廿多年來首次重辦重光紀念活動,可資反思之處甚多。一個地方主權移交後,本土節日是否必須按新政府的標準決定去留?由於節日往往具有悠久歷史和意識形態元素,刪除節日很大程度上等於刪除歷史記憶。頻臨失傳的記憶突然重返人間,是故報道重光活動的網媒帖文反應非常熱烈,網民概嘆香港的重光紀念要在英國才可以舉行,亦感謝英國、加拿大等地士兵犧牲性命保衛香港。
這引申出一個重要問題,後殖民(post-colonial)是否必須反殖?新加坡作為前英國殖民地,1965年獨立後,不單沒有進行反殖運動,反而將殖民地歷史轉化成現實中與西方維持聯繫的重要資源,甚至去年還為英國開埠者萊佛士塑造銅像,紀念他對該國植物學發展的貢獻。雖然引發不少反對聲音,主事者仍滿有信心,說「我們沒有理由否認歷史」。
第二,有關紀念歷史事件時還原歷史的程度。眾所周知,日本投降時,中共仍未建國,當時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是蔣介石,他任命何應欽將軍接受日方代表岡村寧次所遞交的降書;當年8月30日香港重光儀式上,高揚的是英國米字旗和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滿地紅。時移勢易,大家都明白現在的中國已不是那時的中國,紀念活動懸掛五星紅旗無可厚非,但為何連一張青天白日滿地紅也不能包容?這令筆者想起,在上海著名的抗戰遺址四行倉庫,遊客以插滿五星紅旗來「緬懷先烈」,這讓歷史變得很不真實、很滑稽。
第三,有關閱兵舉行前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人透過翻譯聊天,鬧出風波。他們談「器官移植」、「越活越年輕,甚至長生不老」,習近平說「本世紀人類可以活到150歲。」紀念終戰,無論選擇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30日香港重光紀念還是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都是緬懷為國捐軀、英年早逝的先烈;然而主禮者竟大談長生不老,過程甚至被官媒捕捉了,某程度上這是對先烈的不敬,與典禮的隆重形成巨大反差。
紀念歷史不是錯,但應該多一點隨心。看到有觀看閱兵直播的學生接受訪問時,嘴裏說自己如何激動,卻一臉呆滯。紀念歷史若變成只能演同一場戲、講同一句台詞,除了讓世界多一點虛偽外,根本毫無貢獻。◇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